(4分)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知识梳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
甲组:只有Na2SO4 乙组:有Na2SO4和H2SO4 丙组:有Na2SO4和NaOH
【收集证据】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2) 。
【表达与交流】为了验证其余猜想,甲组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你认为他们的实验方案(3) (填“正确”或“不正确”),你的理由是(4) 。
乙组同学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5)______ 溶液,振荡,观察到(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为回收硫酸钠,应取剩余试液于烧杯中,加入(7)______ 溶液,充分搅拌,蒸发即可得到纯净的硫酸钠。
(4分) A、B、C、D、E分别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化铁、碳酸钙和稀盐酸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B为液体。下图用圆表示这五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五种物质的化学式;
(2)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与C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B中反应后的液体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B中气球体积变大的原因是 ;
(3)通过对比A、B中气球体积变化不同,可以说明的结论是 。
(2分)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物质组成的差异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Na2CO3、Na2SO4、NaCl、K2CO3、BaSO4、CaCO3。
(1)选出的一组物质为______;
(2)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拥堵成了家常便饭,过多的车辆带来的汽车尾气更是害人不浅。汽车废气的排放主要在0.3米~2米之间,正好是人体的呼吸范围,对人体的健康损害非常严重。请回答:
(1)汽车尾气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此,你的一点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
(5分)下图是某同学正在绘制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2)写出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连接装置后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4)检查集气瓶中是否已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正确的操作方法是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