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7分)学过金属活动性后,秦思同学通过实验探究锌粉与硝酸亚铁和硝酸银两种盐溶液的...

(7分)学过金属活动性后,秦思同学通过实验探究锌粉与硝酸亚铁和硝酸银两种盐溶液的反应。实验现象和数据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硝酸亚铁与硝酸银的混合溶液

100g 

100g 

100g 

100g 

锌粉

2g 

3.25g 

m

9.75g 

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后的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向滤渣中加入100 g稀盐酸后的实验现象

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

现象与第三次相同

(1)第四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第一次的实验现象,你认为此次滤液中的溶质是                        

(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二次实验中置换出金属银的质量(x)的比例式          

(4)若第三次实验锌与两种盐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m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5)若向第三次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则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第四次实验中与滤渣恰好完全反应所需的稀盐酸,则需要浓盐酸与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1)Fe +2HCl=== FeCl2 + H2↑ 和Zn +2HCl=== ZnCl2 +H2↑ (2)硝酸银、硝酸锌、硝酸亚铁(或AgNO3、Zn(NO3)2、Fe(NO3)2) (3)340:216=17g:x (或65:216=3.25g:x) (4)6.5g (5)96.1g (6)1:4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金属的活动性:Zn、Fe、Ag,所以硝酸亚铁和硝酸银两种盐溶液中加入锌粉,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2AgNO3+Zn== Zn (NO3)2+2Ag,Fe(NO3)2+Zn== Zn (NO3)2+ Fe ,反应发生的程度完全取决于锌的量,根据前三次的实验现象,所以第四次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HCl=== FeCl2 + H2↑ 和Zn +2HCl=== ZnCl2 + H2↑ (2) 根据第一次的实验现象,在滤液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第一个反应:2AgNO3+Zn== Zn (NO3)2+2Ag都没有完全发生,所以滤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银、硝酸锌、硝酸亚铁 (3) 根据第二次的实验现象,在滤液中加入盐酸,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没有AgNO3,而在滤渣中加入盐酸无气体,说明第一个反应恰好反应完全,所以根据方程式:2AgNO3+Zn== Zn (NO3)2+2Ag中AgNO3和Ag的质量关系340:216,所以可列式:340:216=17g:x,也可以根据方程式中Zn和Ag的质量关系65:216,所以可列式:65:216=3.25g:x, (4) 因为第二次实验表明AgNO3恰好完全,若第三次实验锌与两种盐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表明第三次实验就是锌与9g硝酸亚铁反应,根据方程式:Fe(NO3)2+Zn== Zn (NO3)2+ Fe中Fe(NO3)2和Zn的质量关系180:65,而硝酸亚铁为9g,所以消耗Zn的质量为3.25g,故m的质量为=3.25g+3.25g=6.5g (5)根据上面的分析第三次实验恰好2个反应完全发生,得到的是Zn (NO3)2溶液,反应消耗Zn的质量为6.5g,Zn (NO3)2得到的质量=6.5g÷65/189×100%=18.9g,由于加入的6.5g锌生成铁的的质量为2.8g,生成银的质量为10.8g,所以溶液的质量=100g+6.5g-2.8g-10.8g=92.9g,再抓住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可设加入水的质量为x,可列式为:18.9g=(92.9g+x)×10%,x=96.1g (6)根据上面的分析,第四次滤渣中应含2.8g铁,以及过量的锌质量=9.75g-6.5g=3.25g 再根据反应Fe +2HCl=== FeCl2 + H2↑ 和Zn +2HCl=== ZnCl2 +H2↑,即可算出100g盐酸中所含的氯化氢质量为7.3g,即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g/100g×100%=7.3%,所以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这样的稀盐酸,需要浓盐酸与水的质量比为1:4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6分)化学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三瓶无标签待区分的白色固体,标为A、B、C分别是碳酸钠、硫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提示:可溶性的钡盐有毒)

满分5 manfen5.com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出三种物质?

【进行实验】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甲、乙的实验设计与操作相同,分别取A、B、C 瓶中的样品少量于试管中,试管编号对应记为1、2、3号,加等量的水,观察到2号中产生白色浑浊,1、3号中得到无色溶液。

步骤二:甲、乙的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表达与交流】乙认为甲的实验无法区分1、3号溶液,理由是(1)                

                                                           

【证据与结论】经过思考,甲在步骤二的基础上,继续向1、3号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1号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2)                  ,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3)                 。乙同学在区分1、3号中的溶液时选择的与甲不同类别的某试剂是(4)            。两位同学通过实验都区分出了三种固体。请将三种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标在广口瓶的标签上(5)

【反思与评价】对比甲、乙的实验,请你从安全性、简约性的角度对甲或乙同学的实验进行评价 (6)                                               

 

查看答案

(3分)A、B、C、D、E、F分别是一氧化碳、水、氧气、氧化铜、过氧化氢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如图,用圆表示这六种物质,“→”连接的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连接的两种物质能反应。发生的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出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2)C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3)D与E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查看答案

(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满分5 manfen5.com

(1)从分液漏斗加入一定量液体,立即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A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未恢复至室温,即关闭弹簧夹,B瓶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

(2分)分类的方法,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请从原子的结构特点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的角度,将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平均分成两类。

满分5 manfen5.com

                                          

(1) 你选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填序号),

(2) 你的一种分类标准是                                                   

 

查看答案

(2分)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被誉为“工业维生素”,广泛运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我国的稀土年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60%以上出口到国外。我国在稀土开采与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乱采滥挖等问题。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目的是(1)                ,请写出一条符合上述目的的建议(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