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14.6%的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钙,后加入10.6%的...

某同学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在14.6%的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钙,后加入10.6%的碳酸钠溶液

满分5 manfen5.com

 

第一次

第二次

14.6%的稀盐酸的质量

m

m

加入碳酸钙的质量

10g

20g

加入10.6%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

100g

200g

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实验现象

只有气泡

只有白色沉淀

若第二次所加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滤液损失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实验一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第一次实验中加入碳酸钙后溶液中溶质成分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二次实验生成沉淀的质量的比例式         

实验中加入稀盐酸m的质量为                                

若将第二次反应后的溶液蒸发191.2g水,则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用溶质质量分数29.2%的浓盐酸配置实验所需的稀盐酸,则需要加水的质量

 

 

(1)CaCO3+2HCl==CaCl2+H2O+CO2↑和Na2CO3+2HCl==2NaCl+H2O+CO2↑ (2)氯化钙、氯化氢 (3)106:100=21.2g:X (4)100g (5)23.4% (6)100g 【解析】 试题分析:(1) 实验一在加入碳酸钠溶液后,只有气泡产生,说明盐酸过量,所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和Na2CO3+2HCl==2NaCl+H2O+CO2↑ (2) 根据上面的分析,盐酸过量,加上生成的氯化钙,所以第一次实验中加入碳酸钙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氯化钙、氯化氢 (3)根据实验一的数据,可以判断20g的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生成的白色沉淀全部是氯化钙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根据Na2CO3与CaCO3的质量关系为106:100,而碳酸钠的质量=200g×10.6%=21.2g,所以第二次实验生成沉淀的质量的比例式:106:100=21.2g:X (4)根据分析,加入20g的碳酸钙恰好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根据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中CaCO3与HCl的质量关系为100:73, 【解析】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20g 14.6%×m 100:73=20g:14.6%×m m=100g (5)根据第(3)问分析,20g的碳酸钙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根据CaCO3与CO2的质量关系100:44,可计算出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而生成的白色沉淀全部是氯化钙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根据Na2CO3与CaCO3、NaCl的质量关系,分别计算出CaCO3、NaCl的质量 【解析】 设CaCO3、NaCl的质量分别为x、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117 200g×10.6% x y 106 : 100=200g×10.6% :x x=20g 106 : 117=200g×10.6% :y y=23.4g 所以反应后溶液质量=100g+20g-8.8g+200g-20g=291.2g 故将第二次反应后的溶液蒸发191.2g水,则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3.4g/291.2g-191.2g×100%=23.4% (6)因为两次实验总共消耗盐酸溶液质量为200g,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可设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a,可列式为:a×29.2%=200×14.6%,所以a=100g,所以需要加水的质量=200g-100g=100g 考点:酸碱盐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以“氢氧化钠试剂瓶口白色粉末的成分”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到他们的实验探究中。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试剂瓶口的白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甲同学猜想是:Na2CO3  

              乙同学猜想是:NaOH  Na2CO3 

              丙同学猜想是:             

【收集证据】(2)甲同学为证明自己的猜想:他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向其中滴加几滴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于是他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乙同学为证明自己的猜想:他取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

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得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丙同学不同意乙同学的结论,原因是在甲的实验操作中引入              ,导致乙的实验不能验证自己的猜想。

(4)丙同学认为,要想证明NaOH是否存在,应该除去Na2CO3后才能继续证明,于是丙同学重新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直至不再产生气泡,然后再滴加酚酞溶液,发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他认为甲的猜想正确。

  请你写出丙同学滴加稀盐酸后所有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5)请你帮助丙同学改进实验设计,                               。并观察到了                                       现象。得出了白色粉末的成分为NaOH  Na2CO3 的结论。

 

查看答案

A、B、C、D、E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水、氧化铜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物质.通常情况下A为固体。右图用圆和方框表示这五种物质,用两圆相切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在图中标出五种物质的化学式;

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足量B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镁条与盐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热的实验后,想研究金属铝与盐酸反应是否也放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请你和该小组同学共同完成实验。

满分5 manfen5.com

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加入到锥形瓶内时,可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的现象为                          

甲同学观察到反应一段时间后,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的现象,从而得到铝片与稀盐酸反应是放出热量的。

乙同学不同意甲的结论,理由是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发现锥形瓶中的液体的量明显多于加入的稀盐酸,请用理化知识解释锥形瓶液体量增多的原因                                         

 

 

查看答案

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数字“2”的意义把2H2、H2O、O2- 、O2、NO2、2S2- 选出部分物质归为一类。

(1)你的选出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类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3年11月4日哈尔滨再次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污染综合指数AQI超过340以上,PM2.5达到300以上。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微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头发丝粗细的1/20.它含大量的有毒物质,试回答:

满分5 manfen5.com

专家称,雾霾产生的原因既有气候因素,也与冬季取暖燃煤增加及城市周边秸秆燃烧有关,除此之外,你认为雾霾产生的原因还有可能是                                        

为减缓雾霾,针对哈尔滨市供暖时间长,很多单位没有使用热力公司的供暖而是自己烧锅炉

你的建议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