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甲同学认为Ca(OH)2与CO2能反应,而NaOH与CO2不能反应,因为实验室检...

甲同学认为Ca(OH)2与CO2能反应,而NaOH与CO2不能反应,因为实验室检验CO2

  澄清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乙同学怎么通过

  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请你与乙同学一起在实验室完成以下实验。

 

满分5 manfen5.com

【提出假设】NaOH溶液与CO2能反应。

【设计方案】(1)常用                      反应制取CO2气体;

           (2)请从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选出正确的制取装置         (填字母),不选择其它发生装置的理由是                     

(3)验证假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第一步:向集满CO2的塑料瓶中注入少量NaOH溶液,立即旋好盖子,振荡

 

 

NaOH溶液吸收了塑料瓶中的CO2气体

第二步:取上一步中所得溶液,加入盐酸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假设成立。

(4)【总结与反思】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做一个对比实验,其理由是                   

 

【设计方案】(1)石灰石(或大理石) 稀盐酸 (2)CDE 固液反应,不需加热且不漏气 (3)         塑料瓶变瘪     有气泡产生 Na2CO3+2HCl=2NaCl+H2O+CO2↑ (4)【总结与反思】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与水反应)也可使气压减小,塑料瓶变瘪。(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室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应选固液在常温下的反应,即CDE组合的装置;NaOH溶液吸收了塑料瓶中的CO2气体会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所以塑料瓶变瘪;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现象是产生大量的气泡;由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与水反应)也可使气压减小,塑料瓶也会变瘪,故不能确定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 考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的验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上海是我国最早建成磁悬浮铁路的城市,磁悬浮的核心技术是对超导体反磁性高温超导

  物质(Y2Ba4Cu6O13)的利用,已知该物质是以YmOn  , 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

  而成,(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则YmOn的化学式是      ;制备高温

  超导物质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

ClO2作为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正逐渐代替Cl2来进行自来水的消毒。请回答下列问

题:

满分5 manfen5.com

     (1)ClO2的名称为    

     (2)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ClO2所属物质类别是           

     (4)右图微观过程表示制取ClO2的反应原理,分析微观模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

 

查看答案

我们认识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下列下列物质:

aNa2CO  B.Ca(OH)C.CO(NH2)2 D.HCl  eCO2     fTi-Al合金。请根据它们的用途,用字母代号填空:(1)       用于制造人造骨;(2)用于改造酸性土壤的是      ;(3)汽车制造厂电镀前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4)    常用于制皂和厨房中用来洗去油污;;(5)     是一种最重要的温室气体肥料。

 

查看答案

绚烂多彩的物质世界都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请在氧、碳、氢、钠这4种元素中选择适              当的元素,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每空只要求写一个):(1)最轻的气体是    ;(2)因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物质     ;(3)白酒、啤酒、红酒等酒精类饮料中的主要溶质       ;(4)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农村的清洁能源沼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6)生成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

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的质量/g

未测定

21

10

9

  已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

A.1:1         B.1:2         C.1:3        D.2: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