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MnO2能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则MnO2也一定能加快其他物质分解的速率
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则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氮肥能使作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下列物质中,能用作氮肥的是( )
A.NH4NO3 B.KH3PO4 C.K2CO3 D.Ca(H2PO4)2
将下列四种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放入足量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味精 C.菜籽油 D.蔗糖
下面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榨取果汁 B.食物腐败 C.雕刻玉器 D.湿衣服晾干
(12分)以下是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反应的系列研究。
研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 反应(填
“吸热”或“放热”)。
(2)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研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3)甲同学反应后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
液呈 性(选填“酸”“碱”或“中”)。
甲同学: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为
验证猜想,甲同学需测定 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4)乙同学重复甲同学实验时,发现反应后所得试管中溶液pH大于7。发现实验与甲同学实
验不同的是,反应后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乙同学猜想可能是镁与热水反应生成了碱性
物质。乙同学为验证猜想,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
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体生成,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能燃烧,
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5)金属氯化物溶液pH值大小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如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镁溶液显弱酸性,则氯化钾溶液显 性。
(6)活泼金属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实验发现钠与冷水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体。由
此可见金属与水反应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填“有关”或“无关”)。
研究三:金属活动性强弱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下图为镁原子、钙原子和钡原子结构示意图。已知其中Ba的活动性最强,据此推测,金属的活动性除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还与 有关。
研究四:确定镁条的成分:
称取3.2g表面被氧化的镁条, 放入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0.2g。求:
(7)此镁条中金属镁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共3分)
(8)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