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废烧碱(含少量Na2CO3、NaCl、MgCl2、CaCl2等)...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废烧碱(含少量Na2CO3、NaCl、MgCl2CaCl2等)制Na2CO3·10H2O

【制取流程】

满分5 manfen5.com

【相关资料】Na2CO3+H2O+CO2=2NaHCO3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2NaHCO3      Na2CO3+H2O+CO2

在NaH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

2NaHCO3+BaCl2=BaCO3↓+2NaCl+ H2O+CO2

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晶体如下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问题讨论】

(1)滤渣主要成分为Mg(OH)2   产生Mg(OH)2的化学方程式     

(2)操作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玻璃棒。

(3)取少量溶液B,加入BaCl2溶液,充分混合,若观察到      (填现象),则溶液B中含NaHCO3

(4)结晶后,过滤时的温度须低于     

(5)“母液”不能沿流程中虚线路径循环使用,原因是      (选填序号)

   “母液”不含Na2CO3             “母液”多次循环后,NaCl含量增加

【组成确定】

(6)取少量的粗产品,加水溶解,加足量        (选取数字序号,下同),充分搅拌,再加少量        ,无沉淀,证明其中不含NaCl。

①AgNO3溶液    ②稀盐酸    ③稀硝酸

(7)兴趣小组同学取32.8g干燥粗产品,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满分5 manfen5.com

查阅资料1:Na2CO3·10H2O加热至32℃,开始分解失水,充分加热可以完全失水;

          NaHCO350℃时开始分解,270℃完全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

查阅资料2:Ba(OH)2溶液能吸收CO2,Ba(OH)2+CO2=BaCO3↓+H2O

①实验前先要        ,再装入粗产品,装置A的作用是       

②粗产品加热至270℃,据        (填装置编号及现象),可知粗产品中含       

 

 

(1) CaCO3;2NaOH+MgCl2==Mg(OH)2↓+2NaCl ;(2)漏斗;(3)出现气泡;(4)32; (5)②;(6)③、①;(7)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②E中产生白色沉淀; >; 4.2; ③Na2CO3·7H2O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废烧碱的成分可知滤渣主要成分为Mg(OH)2和CaCO3;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2)过滤法得到滤渣和溶液,故操作Ⅰ过滤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3)依据题给的相关资料可知碳酸氢钠与氯化钡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钠不能,故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B中含NaHCO3;(4)结晶得到Na2CO3·10H2O,依据题给的资料可知,高于32℃晶体会分解,故过滤时的温度须低于32℃;(5)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钠均可溶于水,结晶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碳酸钠是目标成分,氯化钠是杂质,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浓度大时蒸发会结晶析出,使得到的晶体不纯,故选②;(6)证明碳酸钠中是否含氯化钠,应先加入过量稀硝酸排除碳酸钠的干扰,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没有氯化钠;(7)①实验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使称得的数据准确;实验中要称量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故碱石灰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使实验数据准确;②因为碳酸钠受热不分解、Na2CO3·10H2O分解产生水蒸气、碳酸氢钠分解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进入E装置中,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E装置变浑浊证明粗产品中含碳酸氢钠;C.D增重的m1是两个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E增重的m2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9:22,故m1:m2>9:22;由m2=1.1g。依据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为4.2g;③依据题给资料4和可知,此时36℃得到的是Na2CO3·nH2O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再依据减少的质量是晶体生成的水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即可解得.具体步骤如下: Na2CO3·10H2O△Na2CO3·nH2O+(10-n)H2O 286 18(10-n) 32.8g-4.2g=28.6g 32.8g-27.4g=5.4g 解得n=7 故该剩余固体是Na2CO3·7H2O和NaHCO3的混合物.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氯离子的检验和碱石灰的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6分)有关物质存在图示的转化关系。

满分5 manfen5.com

已知X为红色的金属单质、Y为气态单质;

A、B、D、E为常见的氧化物,C是一种不含

金属元素的盐,H可用新制Cu(OH)2加以检验。

(部分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略去)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G      、F     

(2)大气中D含量过高会危害环境,请提出一条降低大气中D含量的措施

                                                              

(3)反应的方程式为:      ;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编号)。.

A.可实现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B.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

C.可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D.可保持大气某些物质含量相对稳定  

(4)一定条件下,D、F按分子数12可合成CO(NH22,反应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

(5分)有一包固体粉末A,可能是NaOH、Na2SO4、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分析固体粉末的成分,取少量该固体粉末进行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1)A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     

(2)若X为“沉淀不溶解”或“沉淀部分溶解”,则A还含有      。若取消实验中的试剂换为      ,也可得出相同结论。

(3)写出中化学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

(7分)化学兴趣小组用图装置进行实验,发现镁片完全溶解、石灰水浑浊。

满分5 manfen5.com

(一)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1)镁和盐酸的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2)                                         

(二)甲同学测得反应后试管内溶液pH<7

(1)该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

(2)该溶液pH<7的可能原因是:

MgCl2溶液的pH<7;                     

(三)乙同学将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冷却,加入镁粉并滴入酚酞,溶液颜色无变化,再加热,发现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

【猜想】对实验中“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的原因,乙同学提出猜想

MgCl2+2H2O=Mg(OH)2↓+2HCl  大家都认为此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查阅】资料1:Mg(OH)2难溶解于水,升高温度可加大在水中的溶解度。

资料2:K、Ca、Na、Mg等活泼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产生碱和气体。

【实验】丙同学在滴有酚酞的热水中加入镁粉,观察到液体慢慢变红并浑浊,镁粉表面产生气泡。收集并点燃气体,发现能燃烧,该气体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乙同学实验中“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的原因     

 

查看答案

(9分)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标号仪器的名称:           

(2)A、F组合制氧气,氧气收集完毕,应先    (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用B、D组合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优点是                                

(4)硫化氢气体(H2S)有毒,溶于水形成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

反应制得H2S,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图G、H 、I组合收集H2S。

满分5 manfen5.com

G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小”)。

各装置的作用:H      、I     

 

查看答案

(3分)草酸亚铁(FeC2O4)难溶于水,受热会分解。用硫酸亚铁溶液和草酸铵溶液反应可制备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180)。

(1)制草酸亚铁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80gFeC2O4·2H2O加热至400,得72gFeO、36gH2O和      (填序号)。

     CO                       CO2                  CO和CO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