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打火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点火工具。其中一种打火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打火时,按一下打火机,带动齿轮摩擦火石,火石里的金属镧和铈就开始燃烧,迸射出火花,与此同时,保存在打火机里的液体(主要是丁烷)在室温下被汽化释放出来,遇到镧、铈产生的火花燃烧起来,从而完成点火。
(1)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 ; 。
(2)根据上述材料判断,金属镧和铈的着火点都 (“较高”或“较低”);丁烷的沸点 室温(“高于”或“低于”)。
(3)夏天,如果把塑料外壳的打火机放在太阳底下曝晒,常会发生爆炸导致危险,请你分析打火机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
(14分)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Cu(OH)2==CuO+H2O CuCO3==CuO+CO2
③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Ⅱ.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1)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 正确;
(2)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 正确;
(3)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 、 (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中: C中的现象 。
结论: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的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下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4)根据图示从A点到达B点时的固体质量差,求被分解的氢氧化铜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5)通过计算可得32.0g固中C元素和H元素的质量比= 。
(6)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分)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CO2来进行分析测定。
(1)仪器①的名称是 。如果该实验选择图(一)装置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图(二)装置可用于收集和干燥氧气:若烧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从 端通入。
(3)图(三)是用干燥纯净的O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③中装有碱石灰(生石灰与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其作用是防止空气中 进入②中(填写化学式)。
(4)为验证图(三)中装置②已将CO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入图(四)装置进行证明,则图(四)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 (填字母)。
A.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浓硫酸
(5)称取5.0g二氧化锰样品进行实验,图(三)中装置②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1.1g,则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 (填计算结果)。
(5分) 某兴趣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发生并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同时测量其体积。
(1)试写出实验室用该装置,通过置换反应制备初中常见气体的
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图示装置对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 、 。
(3)利用该装置测得反应生成气体体积偏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6分)下列物质是我们身边常见化学物质,学习与复习中你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下列转化关系。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气体)通入Y的澄清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X转化成Y时放出大量的热。
(1)X的俗称是 ;C的化学式为 (只要写一种)。
(2)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Y→Z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4分)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将质量为a g的A、B、C三种溶质分别加入100 g水中,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三种物质中,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 ;
⑵t1℃时,所得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⑶若使这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则温度应由t1℃升至 ℃;
⑷若将温度由t1℃升至t4℃时,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