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

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B.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C.在1g 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饱和溶液

D.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D 【解析】 试题分析:A、分子间有间隔,所以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不等于2L,错误,B、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所以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应小于2g,错误,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溶质,所以在1g 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不会溶解,仍然得到1g氯化钠饱和溶液,错误,D、根据硫燃烧的方程式:S + O2 点燃 SO2中S和O2的质量关系为1:1,所以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正确,故选D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饱和溶液,根据方程式计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升高温度可以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

C.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D.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

 

查看答案

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将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粒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还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推测该气体可能是

A.氢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

2013年我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有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碳的一种单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海绵”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高弹性和强吸附性属于“碳海绵”的物理性质

C.“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D.“碳海绵”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

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0-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0-t1时段,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0-t2时段,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0-t2时段,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根据它们自身的性质和相互间的反应现象,不用其它试剂就可以加以鉴别的是

A.FeCl3  NaCl  Ba(OH)2    B.KCl  HCl  NNO3

C.Na2SO4  HCl  H2SO4        D.CuCl2 NaNO3 K2SO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