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1)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的思维方式之一。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 ①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其微粒的 (填字母序号)有密切关系。
A.最外层电子数 B.内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核电荷数
②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2)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g/cm3),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为:
①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需6%的氯化钠溶液 mL(计算的依据是 ),水 g。②量取;③ ;④装瓶、贴标签。
(10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选填字母)。
(3)若用A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是 。
(4)实验室里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现发生装置选择下图F,收集装置选择下图G。
①与B装置相比,选用F作为氢气发生装置的主要
优点是 。
②G装置若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端
(选填“a”或“b”,下同)通入;若用于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瓶中先装满水,氢气应从 端通入。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括号内为杂质),采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操作方法 |
A. | NaCl(Na2CO3) | 加入足量盐酸、蒸发、结晶 |
B. | KNO3溶液(CaCl2) | 滴加K2C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
C. | CO2(HCl) | 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
D. | Cu(CuO) |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点表示在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
B. 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5g 甲、乙,充分搅拌并同时降温至20℃,析出固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20℃时,分别在50 g水中加入40 g甲、乙,充分搅拌并加热到40℃时,二者均为饱和溶液
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充分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序号 | 甲 | 乙 |
① | H2SO4溶液 | NaOH溶液 |
② | HCl溶液 | CuO粉末 |
③ | BaCl2溶液 | Na2CO3溶液 |
④ | H2SO4溶液 | 锌粒 |
A.仅①② B.仅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蚊虫叮咬时分泌的蚁酸(CH2O2)会使人体皮肤肿痛。下列有关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蚁酸是氧化物 B.蚁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