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实验设计中常通过放大、转化等方式使化学反应现象显现出来,从而达到实验目的。
【问题提出】怎样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可从两个方面设计实验证明:一是设计实验证明反应物的消失;二是设计实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探究】方案一:在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后再滴加盐酸,当观察到 时,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中和反应方程式为 。
方案二:在NaOH溶液滴加盐酸的过程中,用pH试纸不断测量溶液的酸碱度,当pH <7即可确定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测得其图象如下图。
(1)测定pH的操作方法为 。
(2) b点表示溶液中的溶质是
(3)强调“pH <7时”作为判断的理由是
方案三: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热,若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将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1)
(1)表中x约为 。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图1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但有同学认为单凭此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放热,其理由是 。
(3)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如图2:当滴加盐酸过程中,氢氧化钠溶液中减少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拓展应用】下列几个方案中一定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7分)水是生命之源,爱护、珍惜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1)自然界中的水不是纯水,可利用沉淀、 、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钾 C.硝酸铵 D.浓硫酸
(3)用浓硫酸配制100g 20%的稀硫酸的步骤:①混匀 ②计算 ③装瓶并贴标签 ④量取浓硫酸和水。其正确的顺序为 (填序号)。
(4)①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试计算除去瓶胆内5g CaCO3,理论上需含5%醋酸的食醋的质量是多少?
[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CH3COOH= (CH3COO)2 Ca + H2O + CO2↑]
(请写出解题过程)
②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Mg(OH)2及一些不溶于酸的杂质,若除去5g此水垢,则加入食醋的质量(与①中数据比较)是 (填“增加、减少或不确定”)
(4分)下图中的A~K分别代表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已知:G的浓溶液能使小木棍变黑,E、J为金属单质,K为蓝色不溶物,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K的化学式为 。
(2)写出 J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8分)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
(2)利用上图所示装置,采用以下组合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用①③制取氧气 B.用②⑤制取氧气
C.用②④制取二氧化碳 D.用②⑤制取氢气
(3)若实验室用氯酸钾在装置①中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小波同学将装置②进行了改进,如图Ⅰ和Ⅱ。改进后的装置与②装置相比,装置Ⅰ的优点是 ;装置Ⅱ的优点是 ;实验室若用装置Ⅰ制取二氧化碳,铜网上常放置的药品应为 。
(11分)南京青奥会组委会承诺,保证2014年8月有一个“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环境”。
(1)防止“雾霾围城”主要控制空气中 (填字母序号)的增加。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硫 D. 可吸入颗粒物
(2)欲使燃料的充分燃烧通常考虑要有足够的空气和 ,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出的 或其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目前被认为是理想、清洁的高能燃料是 。
(3)下图是自然界碳、氧循环示意图。
a. 图中③表示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 。
b. 按序号和规定的反应类型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序号 | 反应类型 | 化学方程式 |
① | 分解反应 |
|
② | 化合反应 |
|
④ | 非基本反应类型 |
|
(5分)下图是第三周期部分元素的微粒结构示意图,请根据题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硫原子的质子数为 ,最外层电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2)当上图中x=0时,则该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 ;(填粒子符号)
(3)由第三周期元素组成AB3型化合物,其化学式可能是 。
(4)上图中该周期元素原子的一条变化规律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