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11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酸碱盐中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及方...

(11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酸碱盐中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及方案: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满分5 manfen5.com  

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盛有稀盐酸的瓶中,至不再有气泡产生。

气球变瘪

将注射器3稍稍向外拉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气球鼓起

                     

无明显现象

将注射器4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一)(1)步骤中气球变瘪的原因                             

(2)步骤可得出碳酸钠具有                                        的性质;

(3)步骤的操作是                        ,其目的是                       

(4)步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步骤③④⑤可得出碳酸钠具有                                        的性质;

(二)上述实验结束后,实验小组的同学又对瓶内溶液的成分十分好奇,进行了探究:

(1)【提出猜想】通过分析,一致认为瓶内溶液的溶质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或           

(2)【实验验证】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溶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

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Na2CO3溶液

  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3)【反思与交流】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除了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可以代替试管B中加入的Na2CO3溶液完成该实验?         (填序号)

     a.K2CO3     b.BaCO3     c.CO2     d.无色酚酞    e. CuSO4

 

(一)(1)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内部压强大于大气压 (2) 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3)将注射器4稍稍向外拉 证明CO2完全被吸收 (4) Na2CO3+Ca(OH)2=CaCO3↓+2NaOH (5)与含Ca2+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二)(1)【提出猜想】 NaOH和NaCl Na2CO3 (2)【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少量溶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 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Na2CO3溶液 A中产生白色沉淀,B中没有沉淀 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NaOH、NaCl 和 Na2CO3 (3)ac 【解析】 试题分析:(1)步骤①中气球变瘪的原因: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盛有稀盐酸的瓶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内部压强大于大气压,把瓶中的气球压扁 (2)由于步骤①发生反应,且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②将注射器3稍稍向外拉,其实就是将瓶中的二氧化碳吸入注射器,这样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得出碳酸钠具有与盐酸反应生成CO2的性质 (3)③将注射器1中的NaOH溶液推入瓶中,NaOH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这样二氧化碳被消耗,瓶内压强减小,气球鼓起,此时步骤④的操作是:将注射器4稍稍向外拉,目的是:证明CO2完全被吸收 (4)步骤⑤将注射器4中的澄清石灰水推入瓶中,与步骤④生成的Na2CO3反应,所以步骤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 =CaCO3↓+2NaOH (5)步骤③④⑤可得出碳酸钠具有与含Ca2+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性质 二(1) 【提出猜想】因为瓶内发生了这几个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OH)2=CaCO3↓+2NaOH,根据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除了考虑生成物一定有,反应物可能过量,所以瓶内溶液的溶质中一定含有:NaOH和NaCl,可能含有氢氧化钙或Na2CO3 (2)【实验验证】因为加入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Na2CO3,所以瓶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为NaOH、NaCl 和Na2CO3 考点:NaOH、Ca(OH)2、Na2CO3的化学性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1分)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选用A、D装置制取O2,气体收集完毕时,应先     (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取NH3反应方程式为                       

(4)选择发生装置B和收集装置    (选填序号)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CO2,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                            

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除杂装置(如图)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    (选填字母);

满分5 manfen5.com

   a.1→2→4→3          b.4→3→1→2

   c.2→1→3→4          d.3→4→2→1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                

(5)若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测定其体积,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为了准确测定氧气的体积,有人提出读数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容器中气体必须冷却至室温;长颈漏斗不能倾斜;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你认为必须要做到的是      (填序号).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7分)四氧化三铁可用于医疗器械、电子等工业。某实验兴趣小组从工厂采集废液(含FeSO4和少量ZnSO4、MgSO4),进行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实验。

【阅读资料】

(1)25时,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表所示。

 

Zn(OH)2

Fe(OH)2

Mg(OH)2

开始沉淀的pH

5.7

7.6

10.4

沉淀完全的pH

8.0

9.6

12.4

(2)25时,Zn(OH)2可溶于pH>10.5的碱溶液。

(3)制备Fe3O4的实验流程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回答问题】

(1)往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其中一个)。

(2)操作a的名称为         。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等。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                         

(3)溶液1所含溶质有                       (至少写两种成分的化学式);溶液3所含溶质的主要成分为             (写名称)。

 

查看答案

(8分)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已知B、F为金属氧化物,B溶于酸会得到蓝色溶液,F中的金属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E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B是___    ___,F是__     ___(均填化学式)

(2)C→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B→A是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

(5分)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用CO和Fe2O3在密闭容器中隔绝空气加强热模拟炼铁过程,一段时间后收集到如下数据:

物质

CO

Fe2O3

Fe

M

CO2

反应前质量(g)

2.8

16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0

a

b

(1)预期看到的实验现象应该是                            

(2)实验过程中看到的实验现象与预期的现象相符。但查阅资料可知:CO还原Fe2O3时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铁的其它氧化物FeO和Fe3O4,二者也均为黑色固体,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Fe2O3+CO满分5 manfen5.com 2FeO+CO2                             .

(2)表中b的值为            ;物质M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

(5分)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     (填“>”、“=”或“<”)乙。

(3)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满分5 manfen5.com

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小华同学将小明同学实验中的水改为酒精,发现固体没有溶解,综合两位同学的实验,可得出结论:影响甲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                        

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