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某造纸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Na2CO3和NaOH。为了测定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废水100g,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为 g;
(2)该废水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4分) 为防止地震灾区的病菌传播,防疫人员大量使用了“漂白粉”来杀菌消毒,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请回答:
(1)次氯酸钙中钙、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3)若灾区饮用水需要5%漂白粉溶液250g来消毒,则需要20%的漂白粉溶液 g, 水 g 。
(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 |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
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 |
乙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丙同学 |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
【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经过滤、____________操作后即可完成。
(9分)根据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双孔)
(1)上图A、B、C、D中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填写仪器名称)。
(2) 实验室制取CO2,可选用装置 。(填写装置序号)
(3)小明拟选用仪器C、D、F、G、H设计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他还需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该方法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K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⑸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⑹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7分)用金属铁制备自来水的新型消毒、净水剂K2FeO4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固体B的成分是 (用符号表示);
⑵操作I的名称是 ;
⑶反应①、②、③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填字母代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⑷请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
反应② 。
(11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A.燃烧的条件 B. 铁钉生锈的条件
C. 证明CO2与NaOH反应 D. 分子运动的现象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洗的方法。
(3)实验C是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 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瓶①)的作用是 ,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盐酸,烧杯②中液体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