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4分) 为防止地震灾区的病菌传播,防疫人员大量使用了“漂白粉”来杀菌消毒, “...

(4分) 为防止地震灾区的病菌传播,防疫人员大量使用了“漂白粉”来杀菌消毒,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请回答:

(1)次氯酸钙中钙、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3)若灾区饮用水需要5%漂白粉溶液250g来消毒,则需要20%的漂白粉溶液     g, 水      g 。

 

(1)40:71:32 (2)49.7% (3)62.5g ,187.5g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次氯酸钙的化学式可知(1)次氯酸钙中钙、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0:35.5×2:16×2=40:71:32;(2)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9.7%;(3)(3)若灾区饮用水需要5%漂白粉溶液250g来消毒,,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列等式关系,设需要20%的漂白粉溶液为X,故5%×250g=20%×X,故X=62.5g,需要水的质量为:250g-62.5g=187.5g 考点: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溶液的稀释计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9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过程】将剩余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微热后冷却到室温。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

现象: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

乙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的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经过滤、____________操作后即可完成。

 

查看答案

(9分)根据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双孔)

(1)上图A、B、C、D中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填写仪器名称)。

(2) 实验室制取CO2,可选用装置            。(填写装置序号)
(3)小明拟选用仪器C、D、F、G、H设计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他还需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该方法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K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

(7分)用金属铁制备自来水的新型消毒、净水剂K2FeO4的流程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固体B的成分是             (用符号表示);

操作I的名称是        

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填字母代号)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请书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                                 

反应                                 

 

查看答案

(11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A              B                  C               D

A燃烧的条件                          B 铁钉生锈的条件 

C 证明CO2与NaOH反应                D 分子运动的现象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洗的方法。

(3)实验C是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 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瓶)的作用是                 ,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D的烧杯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中液体是浓盐酸,烧杯中液体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

(5分)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主要有________、石油和天然气;

(2)用来驱动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主要是从石油中根据不同沸点范围分馏出来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石油分馏的过程属__________变化。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产生的污染物有____________(写一种);

(3)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而又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2006年1月起,我国部分地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可利用农作物发酵制得,农作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然后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写出葡萄糖分解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