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A.燃烧的条件 B. 铁钉生锈的条件
C. 证明CO2与NaOH反应 D. 分子运动的现象
(1)通过实验A,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 性(填一条物理性质)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 直接接触。欲除去铁锈可用 洗的方法。
(3)实验C是根据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证明CO2 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瓶①)的作用是 ,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D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盐酸,烧杯②中液体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其中盐酸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
(5分)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主要有________、石油和天然气;
(2)用来驱动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主要是从石油中根据不同沸点范围分馏出来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石油分馏的过程属__________变化。石油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产生的污染物有____________(写一种);
(3)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而又用之不竭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2006年1月起,我国部分地区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可利用农作物发酵制得,农作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然后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写出葡萄糖分解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4分)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t1℃时,200g水中溶解 g乙,溶液达到饱和。
(2)t2℃时,比较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
(3)t1℃时,若要将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只写一种)
(4)若将t1 0C 时的甲物质的饱和溶液200克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400克分别升温到t2 0C (不考虑水分蒸发)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分)(1)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 其元素符号为Se,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 P的值为___________。
(2)硒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根据物质的构成和组成不同,具体填写下列各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
金刚石和石墨:碳原子的_________不同。
生铁和钢:所含___________不同。
CO和CO2:___________不同。
(5分)某校初三同学到野外野炊。
(1)野炊活动中冬冬引燃细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2)活动中用的一些水是河水,你认为河水属于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小丁认为该河水是硬水,你认为可以用________来鉴别,若要测定河水的酸碱度,可选择 ;(填字母)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pH试纸
(3)活动中,小丽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下列物质可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 _______ 。(填字母)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6分)在C、H、O、N、Na Ca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用于人工降雨
(3)烧碱
(4)酸
(5)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6)一些食品包装袋中的干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