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榨取果汁 B.铁锅生锈 C.湿衣服晾干 D.水制冰块
生活中需要大量的水,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消毒水 B. 泉水 C. 自来水 D.冰水共存物
(10分)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
(1)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原因有:
① ;② 。
【对固体猜想】
猜想一:全部是NaOH;猜想二:全部是Na2CO3;猜想三: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2)为进一步确定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对无色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第一步: 用试管取约2mL该溶液,滴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振荡。 |
现象a:白色沉淀 | 化学方程式: ① , 有碳酸钠并全部除尽。 |
第二步: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振荡。 | 现象b: ② | 含有NaOH,猜想三成立,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
③分析:小组中有同学提出质疑,认为以上实验不能证明猜想三成立,理由是:
。
④反思:把第一步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换成 溶液,可达到实验目的。
(3)请利用以下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即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提供的试剂有:酚酞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钡溶液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5分)根据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将35g A物质和35g B物质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溶液达到饱和的是 (填“A”或“B”)。
(2)溶解度曲线A与B的交点P的含义是 。
(3)C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在上图中描出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40 | 33 | 27 | 23 | 18 | 14 | 10 |
(9分)下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利用上述B、C装置的组合可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 ;
写出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为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添加的液体直至 。
(3)如果某同学要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最佳装置是 。
(4)待氯酸钾完全分解后,若想在反应后的固体中提取出氯化钾,可经过以下三个操作:
溶解 → → ,便可得到少量的氯化钾固体。
(7分)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或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A.量筒读数 B. 过滤 C.木炭还原氧化铜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A实验中读出液体的体积是 mL。
(2) B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C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 。
(4)D实验中把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