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我国拟用长征二号改进型火箭发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火箭所用的燃料液态偏二甲肼(C2H8N2)与物质A发生的反应可写作: C2H8N2+2A= 3N2↑+2CO2↑+4H2O↑,则物质A的化学式为 ,物质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
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的,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
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探究与反思】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 ,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 。
【实验探究】吹不灭的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请你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 | 操作步骤 | 现象 | 结论 |
1 |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 打火石是银白色 |
|
2 |
|
|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 |
3 |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 有红色物质析出 | 该金属一定是镁 |
【分析思考】
(1)请写出“实验3”中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
(2)有同学认为通过“实验3”中现象不能证明烛芯内的金属一定是镁,因为 。
(3)针对以上实验,请你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验证这种金属,
操作步骤 | 现象 | 结论 |
|
|
|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B是气球)。
(1)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气(C1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12+H2O=HCl+HCIO(次氯酸)。若将锥形瓶中的CO2气体换成氯气,也可产生上述现象。试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想使装置中产生的现象与(1)中的现象相反,则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应分别装入什么药品(写出一组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11所示。其中A是一种常见的化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B的化学式为 。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④的实际应用为 。
小李学习了二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如图)。
①用大号针筒抽取200毫升二氧化碳气体。
②试剂瓶中加入200毫升水(恰好加满),塞紧双孔橡皮塞。
③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
(1)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蒸馏水 B.自来水
(2)推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当向水中注入CO2气体体积达到120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l 体积水中能溶解_______________ 体识的二氧化碳。
一根用细绳吊着的长玻璃棒左端绕上光亮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如图)。用酒精灯给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发现玻璃棒左端下降。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左瑞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玻璃棒连同细绳取下,铜丝端浸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取出,洗涤、干燥再重新吊起(细绳系在玻璃棒的位置不变),玻璃棒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再次保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