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市售“管道通”能使堵塞的管道畅通。小华通过实验对“管道通”中的物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管道通”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下水管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等,可用于疏通管道。
(3)铝粉为银灰色固体,铝与酸、碱溶液都能反应放出氢气,并放出大量热。例如,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NaOH+ ═2NaAlO2+3H2↑
猜想与验证:小华打开一盒“管道通”,内有一袋白色固体颗粒和一袋银灰色粉末。
猜想Ⅰ: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
|
②将几粒白色固体颗粒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
③向操作②得到的溶液中放入一段羊毛线,加热一段时间 | 羊毛线逐渐消失 |
结论:白色固体颗粒为氢氧化钠。
猜想Ⅱ: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实验:取该粉末分别置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向一只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另一只中滴加 溶液,都产生大量气泡且试管外壁温度明显升高,点燃反应产生的气体火焰均呈淡蓝色。
结论:银灰色粉末为铝粉。
交流与反思:(1)老师告诉小华,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性质非常相似.因此,要确认猜想Ⅰ是否正确,还需要学习如何检验钠元素的存在.
(2)使用管道通时,先将其中银灰色粉末添加于被堵塞的管道中,然后再加入白色固体颗粒,倒入一杯水后立即堵上管道口,管道内迅速发生反应.请写出一个使用“管道通”时的注意事项:
。
(6分)同学们在实验室用5%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1)溶液配制:用50ml 3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密度为1.13g/cm3)配制5%的H2O2溶液(密度约为1g/cm3)。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
A.托盘天平 B.烧杯
C.漏斗 D.量筒 E.胶头滴管
(2)气体制备:用配制好的5%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请你在“A”、“B”两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反应结束后同学们回收了混合物中的MnO2,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
(3)性质实验: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把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铁丝在氧气中持续剧烈燃烧,他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____ _ ,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持续剧烈燃烧。通过实验得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且可燃物燃烧更剧烈。
(3分)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0C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_。
(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
(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 ________ ;
(6分)归纳总结对比分析是学习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如图所示:两圆重迭的区域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相似点),重迭区域以外的部分表示它们的独有特征(不同点)
(1)观察A图,从组成角度写出与上图区域①相对应的适当内容
。(填一点)
(2)观察B图,写出符合②的酸的化学性质
、 .(填两点)还可看出酸和碱都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请你写出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熟石灰发生化学反应一种盐的化学式为 。
(3)观察C图,从物质分类上写出符合④⑤的物质的化学式 、 。
(5分)碳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碳循环”也是自然界重要的循环,根据所学完成下题:
(1)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种物质的分子类似足球状,这种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原因是它们能发生反应,请写出该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 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 ,则分解不完全。
② 上述设想的优点有
(2分)根据要求,结合题目,判断“答案”是否正确,如正确则在订正栏内打“√”,如不正确请写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项目 | 要求 | 答案 | 订正 |
氧化钙 | 写化学式 | CaO2 |
|
Cu2+ | 说出数字2的含义 | 铜元素显正二价 |
|
硅酸钠Na2SiO3 | 求出Si的化合价 | +5 |
|
FeSO4 | 说出物质的名称 | 硫酸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