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固体物质X、Y的溶解度曲线。在温度为t2℃时分别把质量为a g的X、Y放入100 g水中,下表为对溶液状态的判断以及使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采取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 状态 | 措施 |
A | X为饱和溶液,Y为不饱和溶液 | 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
B | X为不饱和溶液,Y为饱和溶液 | 向X溶液加入固体X至有晶体残留 |
C | X、Y都是饱和溶液。 |
|
D | X、Y都是不饱和溶液。 | 把X溶液温度降低至t1℃,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
根据右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B.钠离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不变
D.在化学变化中镁元素容易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符号是Mg+2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从显微镜下观察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已经成为可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从科学预测分子原子的存在,到真实看到分子原子,科学研究是一个大胆假设、实践验证的过程
B.分子间有间隔,固体中分子排列是有规律的
C.分子是由更小粒子构成的
D.分子是有外壳的实心球体,通常情况下静止不动
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B.铁、铜都是金属单质,都能够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点燃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会熄灭,证明该无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