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氢化镁(MgH2)常被作为储氢介质,它与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已知B、E之间发...

氢化镁(MgH2)常被作为储氢介质,它与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已知B、E之间发生中和反应,且F是一种盐酸盐。(所有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标出)

满分5 manfen5.com

(1)写出E的化学式:               

(2)在实验室发生A→C+D的反应条件是:                

(3)C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很多优点,试写出其中的一个优点:               

(4)写出MgH2 + A→B+C的化学方程式:                  

 

(1)HCl(2)通电(3)无污染(答案合理给分)(4)MgH2+2H2O=Mg(OH)2+2H2↑ 【解析】 试题分析:(1)B.E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所以B.E是酸或碱中的一种,F盐酸盐,所以A是水,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和氢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以B是氢氧化镁,C是氢气,那么E就是盐酸,A分解会生成氢气和D,所以D是氧气,氢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E是HCl;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A分解生成C.D的反应条件是:通电; (3)氢气作为能源的燃烧产物是水,所以氢气具有的一个优点是:无污染(答案合理给分); (4)氢化镁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盛有4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验证“中和反应会放热”,同时用pH计记录溶液pH的变化,绘制成以下函数图像。

满分5 manfen5.com

(1)用玻璃棒蘸取X点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至蒸干,玻璃棒上留下的固体中一定含有        。(填化学式)

(2)为什么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验证“中和反应会放热”。                

(3)当pH=7时,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

不同温度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溶解度

0

20

40

60

碳酸钠

70

218

488

464

碳酸氢钠

69

96

127

164

 

(碳酸钠、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请在选择的物质下面划线)。

(2)服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时,胃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为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在20时,各盛有50 mL水的甲、乙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乙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加入的质量m的范围为: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稀薄燃烧发动机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和普通汽车发动机对比如下:

发动机类型

发动机混合气中汽

油与空气的质量比

发动机运

转时温度

尾气中

CO的含量

尾气中

NOx的含量

普通发动机

1:15

较高

较高

较高

稀薄燃烧发动机

1:40

较低

较低

较低

 

(1)根据上表的数据可知“稀薄”的含义是       

A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    B发动机混合气中的空气含量低

C发动机混合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D发动机混合气中氮气的含量低

(2)为何稀薄燃烧发动机产生的尾气中CO含量会减少?                  

(3)某种减少尾气中CO与NOX的方法是使用催化转换器,转换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NOx→CO2+N2(未配平)。若x = 15,则化学方程式中CO2与N2的系数之比为       

 

查看答案

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下图为铁的价类图,请分析该图后填写:

满分5 manfen5.com

(1)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        ,B点表示化合物的颜色为       

(2)某化合物化学式为(NH4)2Fe(SO4)2,它代表的点是  (选填A、B、C、D、E、F、G)。

(3)写出由F点表示的化合物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

选择恰当的试剂或方法除去括号内的杂质。

(1)CuCl2(HCl)        (2)N2(CO2        (3)KOH(K2CO3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