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热分解法”是金属冶炼的方法之一,金属银可以用这种方法冶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2O △ 4Ag + O2↑。用此方法冶炼108吨金属银,需要氧化银多少吨。
(7分)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1)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 测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依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2)C中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 。
【解释与结论】实验测得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 样品质量(g) | 所用盐酸质量(g) | 所得沉淀质量(g) |
第一次 | 8.00 | 50 | 1.95 |
第二次 | 8.00 | 50 | 1.98 |
第三次 | 8.00 | 50 | 1.96 |
欲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应选择的数据是 。
【反思与评价】
(1)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沉淀的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证明按此方法测定的结果明显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反思实验过程,小刚同学提出应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测定准确度。他提出的下列各项措施中,不
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放慢滴加盐酸的速度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6分)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若A中盛有石灰石,关闭K,从分液漏斗放入稀盐酸,B、C均无明显现象,B中盛有的溶液是 。打开K,观察到
C中试纸由紫色变为红色,变红的原因是 。
(2)打开K,将长颈漏斗中的浓氨水放入A中,C中观察到的紫色
石蕊变为蓝色,该实验的目的是 。
(3)若A中盛有氧化钙,打开K,从分液漏斗放入浓氨水。与实验(2)相比现象的不同是 。由此 得出的结论是 。
(6分)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 。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氧气可以用 法。
(3)C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应采取的措施是 。
(6分)甲、乙、丙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
关系(“→”表示能转化,“-”表示能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1)若甲、乙属于同类物质,且甲和丙反应有沉淀产生。则乙物质的
用途有 (写一种)。甲和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甲为红色固体,则乙和足量丙反应的现象为 。
(3)若甲、乙与丙反应的产物完全相同。甲受热分解生成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取上述甲、乙、丙中由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的水溶液,将其中两种溶液混合,再加入剩余溶液中的一种,所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下表中填写被混合的两种溶液及所加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有几组写几组)。
混合溶液 | 所加溶液 |
|
|
|
|
|
|
|
|
(7分)铁是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1)下列铁制品,主要利用其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铲子 B.铁锅 C.电炉丝
(2)工业上以赤铁矿(主要含氧化铁)为原料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铁粉是双吸剂的有效成分,原因是 。实际生产中用到的双吸剂除铁粉外,一般还含有NaCl和木炭粉。检验用过一段时间的双吸剂是否失效的方法是 。
(5)已知“Fe”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微量元素,FeSO4·7H2O常用作花肥。为保护环境,回收金属资源。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流程(略去部分产物),对用过一段时间的双吸剂进行回收。(说明:含“Fe3+”的盐溶液能与铁反应转化为“Fe2+”。如 Fe + 2FeCl3 ==== 3FeCl2,。)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流程中,共发生 个不同的化学反应。
②A-I九中物质中,含铁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