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炼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u-Zn),它可用来制造电器零件及日用品。小华利用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将30mL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到10g黄铜样品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1)从上表数据分析,小华用10g合金粉末总共收集到氢气 g;
(2)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如图所示,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至平衡。往右边烧杯里注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左边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的盐酸。
(1)两边烧杯中各投入少量相同质量的锌粒,锌粒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有何变化? 为什么?
(2)若左边投入锌粒,右边投相同质量的镁条,锌、镁全部溶解后,天平指针有何变化? , 为什么? 。
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Mn+2HCl =MnC12+H2↑
B.Mg +MnSO4= MgSO4+Mn
C.Mn+Cu(NO3)2=Mn(NO3)2+Cu
D.Fe+MnSO4 =FeSO4+Mn
下列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设计 | 现象 | 结论(金属的活动性) |
A | 将铝丝放人硫酸铜溶液中 | 无现象 | Cu>Al |
B | 分别将相同形状的镁条和铝条点燃放入盛氧气的集气瓶中 | 镁条燃烧得更剧烈 | Mg>Al |
C | 分别将锌粉与铁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 锌粉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丝快 | Zn>Fe |
D | 分别将铁丝与铜丝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 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铜丝无现象 | Fe>Cu |
为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是依次减弱的,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是( )
向氯化铜溶液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①溶液中有 Zn2+、Cu2+ ,不溶物为Cu
②溶液中有 Zn2+、Cu2+ ,不溶物为 Zn
③溶液只有 Zn2+ ,不溶物为 Zn
④溶液只有 Zn2+有 ,不溶物为 Zn 、Cu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