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l溶液的有关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过程中使用的四种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________、_________、量筒。
(2)请你指出图中一处错误操作,并分析该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②、图③表示的操作步骤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配制时需称量氯化钠____________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的杂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量取水最好选择______________的量筒(填序号①10mL②50mL③100mL)。(水的密度为1g/cm3)
在某温度下,NaCl 的溶解度为36g,求:
(1)在此温度下200g水最多可溶解 克NaCl
(2)2010g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
B.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大
C.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
t1 ℃ 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出现甲、乙烧杯中所示的现象。根据上述实验,结合下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
C.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110g
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