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为了测定该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现将100g盐酸等分5次加到35g此样品中,得到部分数据与图像。
次数 | 第1次 | 第3次 | 第4次 |
加入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30 | a | 15 |
(1)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 。
(2)第3次加入盐酸后,a为 g。
(3)反应共产生0.2mol CO2求加入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
(2)t3℃时,若将50g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
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在溶解度曲线图中可表示为 (“A”、“B”或“C”)点,若将甲溶液降温至t1℃,溶液的变化情况是 。
Ⅰ.溶液变为饱和 Ⅱ.溶解度增加
Ⅲ.溶质减少 Ⅳ.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水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如图所示,电极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通入氯气的作用是 。
(3)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
K2FeO4的摩尔质量是 。 1mol K2FeO4含有 个氧原子。高铁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4K2FeO4 2R+4K2O+3O2↑,则R是 (填化学式)。
(4)对生活污水再利用是节水的重要手段。某生活污水含有碎菜叶、泥沙,可能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可溶性物质。
Ⅰ.去掉水中的碎菜叶等较大的固体后,再对污水进行 操作可除去其中泥沙等小颗粒物质。
Ⅱ.为了检验经Ⅰ处理后的水样中是否存在氯化钠、碳酸钠,某同学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检验气体的试剂是 。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是 。在水样中加入稀硝酸不能改成稀硫酸,理由是 。
结论:该生活污水中含有 (写化学式)可溶性物质。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图是氨气(NH3)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部分微观示意图。
(1)表示2个氧分子的化学符号是 。氨气是由 种元素组成,将其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常用的化学肥料,该溶液属于 肥(填“氮”、“磷”或“钾”)。
(2)写出上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3)该反应的微观过程Ⅰ是表示:氧分子和氨气分子分解为氮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过程Ⅱ是表示 。
煅烧石灰石(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含钙、碳元素,且不参与反应)可制得氧化钙。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已分解的碳酸钙与原碳酸钙的质量比是
A.3:5 B.1:2 C.2:5 D.3:10
将洁净的铁丝浸入含有AgNO3和Zn(NO3)2废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物质,这层物质是
A.Ag、Zn B.Ag C.Zn D.Zn 、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