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活动性最弱的是
A.银 B.铜 C.铝 D.钠
灼烧氯化钠时火焰的颜色呈
A.蓝色 B.黄色 C.绿色 D.紫色
为了将氯化钠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分离,并测定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根据流程图回答:
(1)沉淀B化学式是 ,试剂甲是 ,滤液C中溶质成分有 。
(2)步骤Ⅱ加入Na2CO3溶液后,分离出沉淀B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
(3)根据以上方案得到NaCl固体测定含有杂质,同学们通过分析后对上述方案作出改进:
在步骤Ⅴ滤液C蒸发结晶之前,先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既能除去所含杂质,又能有效防止新杂质的引入,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为测定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分别提出了如下两个数据测定方案。
方案1:称量混合物A的总质量和干燥的沉淀B或CaCl2固体的质量,并进行计算;
方案2:称量混合物A的总质量和实验改进后所得纯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并进行计算。
请你判断:上述所选称量数据不合理的是 (填:“方案1”或“方案2”)。理由是 。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备、收集的多种功能装置。
A B C D E F
(1)若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
(2)若B装置X中盛放稀盐酸、Y中盛放石灰石,B与C组成发生、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检验CO2收满的方法是 ,检验制得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氢气的体积,氢气从E装置导管口 (填“g”或“h”) 进。选用仪器F测量排出水的体积,仪器F的名称是 。
(4)对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反应过程中,利用前10min 内收集的氢气体积比较反应的快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进行下表四组实验,获得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 试剂 | 前 10 min 内产生的氢气体积(mL) | |
不同纯度的锌 | 不同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 ||
a | 纯锌 | 30mL 30% | 564.3 |
b | 含杂质的锌 | 30mL 30% | 634.7 |
c | 纯锌 | 30mL 20% | 449.3 |
d | 纯锌 | 40mL 30% | 602.8 |
Ⅰ. 比较实验a和实验b,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Ⅱ. 要比较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 。
Ⅲ. 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还需考虑控制的条件是 (例举一种条件即可)。
为测定某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将生理盐水样品与足量的硝酸银溶液混合,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不计损耗):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实验 数据 | 生理盐水样品的质量 | 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 | 过滤后剩余溶液的质量 |
130 g | 40 g | 167.13 g | |
(1)反应后生成氯化银固体的质量为 g。
(2)请计算该生理盐水中含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
(3) 。
对比学习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A试管内无明显现象,B试管中镁带表面观察到的现象是 。 | C、D两试管中均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 E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F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结论 | 酸的很多反应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 | 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有差异。 |
请分析上述现象并回答:
(1)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酸的组成中都含有 (填元素符号)。
(2)不同的酸根会导致酸的“个性”有差异,因此,可用 鉴别盐酸和硫酸。
(3)清洗试管时,将C、F两试管中的无色液体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废液缸中立刻冒气泡并出现白色沉淀。废液缸里最终产生的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硫酸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白色沉淀中可能还含有 (填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