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以下是中国利用竹子造纸的过程,其中肯定有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A.砍下竹子于水塘浸泡...

以下是中国利用竹子造纸的过程,其中肯定有化学变化的步骤是

A.砍下竹子于水塘浸泡                 B.加碱液煮料成纸浆

C.将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       D.压紧晾干纸膜

 

B 【解析】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A 砍下竹子于水塘浸泡,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B加碱液煮料成纸浆,物质的成分发生改变为化学变化;C将纸浆捞起过滤水分,成为纸膜,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D压紧晾干纸膜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选B。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氯化钠和氯化镁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物质,为了从中提取较纯的氯化镁和氯化钠,设计以下实验方案: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步骤④⑤的顺序颠倒会引发的后果是                  

滤液乙中所含的溶质除氯化钠外还含有          ;沉淀B中除含碳酸钙、碳酸钡外还含有       ;在步骤中若加入的盐酸略过量是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原因是     

写出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最终所得的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整个过程中产生新的NaCl的反应共有       个。

 

 

查看答案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探究物质组成的常用装置。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的名称是         ,仪器的名称是         

在A装置中加入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验证某混合气体是由H2、CO和H2O(气体)组成,设计上述实验,实验中B装置的作用是                ;证明有一氧化碳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会导致                        

下列装置中能制取二氧化碳,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但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同的装置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某实验室用30克氯酸钾和5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得到254g剩余固体物质。试计算:

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摩尔。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量为       摩尔。(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查看答案

某小组在探究铁、铜、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三个实验(所用金属的形状与大小和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满分5 manfen5.com

通过实验可比较出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你认为他们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够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探究小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图所示),实现了探究目的。他们的实验:金属X、Y溶液分别是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80

100

溶解度/

g/100g

Ca(OH)2

0173

0165

0121

0094

0076

NaOH

31

91

111

313

336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40时,将20g水配成氢氧化钠饱和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克。若将40422克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稀释为20%的溶液,需加水 克。

80时含有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中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 此时甲乙两杯溶液中         

满分5 manfen5.com

A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与乙的相同

B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乙的

C甲的溶质的质量小于乙的 

D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