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里的下列景象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 )
A.五光十色的烟火礼花B.不断闪烁的霓虹灯
C.变化无穷的音乐喷泉D.满屋飘香的茅台酒
学习化学我们要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我国北方某盐湖生产的纯碱(Na2CO3)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它杂质忽略不计)。为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试计算:
(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_________。
(2)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
(3)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写出化学式)。
(7分)同学们在学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对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溶液呈中性。
【查阅资料】:①Ca(NO3)2溶液呈中性。 ②Ca(NO3)2 +Na2CO3= CaCO3↓+2NaNO3
【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NaOH Ca(OH)2;
丙同学认为:含有NaOH Ca(OH)2 Na2CO3; 你认为可能含有 。
【分析讨论】:丁同学认为 同学的猜想肯定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实验设计】: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滤液于试管中
|
| 猜想正确 |
甲同学也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正确 |
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
(4分)A、B、C、D为初中常见的物质.A与B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A+B→C+D”.
(1)若C为氯化钠,D为氧化物,且在A溶液中加入铁粉能产生氢气,则A为 .若A、B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的PH 7(填“>”或“<”或“=”).
(2)若A和B均为黑色粉末,A与B反应时可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分)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中的组装仪器往往有多种用途。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A装置常用于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制氧气外,A装置还能进行另一个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
(2)若用B装置对氧气进行干燥,则装置内放入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若在B装置中盛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瓶口向上)一瓶氧气,气体从____端(填字母“a”、“b”)通入。
(3)某同学将实验室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B装置,始终未出现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