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B.微粒质量发生变化 C...

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B.微粒质量发生变化

C.变成了新微粒             D.微粒间的空隙发生改变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A、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间有空隙,且微粒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微粒大小发生变化,故选项错误. B、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间有空隙,且微粒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微粒质量发生变化,故选项错误. C、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间有空隙,且微粒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微粒变成了新微粒,故选项错误. D、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微粒间有空隙,且微粒间有空隙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正确.故选:D.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B.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人呼吸

C.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        D.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查看答案

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镁条易折断

B.武德合金的熔点约为69℃

C.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铝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

 

查看答案

自然界中的下列现象,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钢铁生锈C.森林起火D.食物腐败

 

查看答案

(12分)碱式碳酸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1)某碱式碳酸盐样品M(OH)2·MCO3,为确定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及步骤(不考虑植物油中溶解CO2产生的影响)。

满分5 manfen5.com

    连接装置并      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数;加热至样品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到室温;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数、列式计算。

.请将上述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装置B的作用是      ,少量植物油的作用是      ,C中的试剂是      (填字母序号);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硫酸铜

.步骤中调节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将水准管      (填“缓慢上移”或“缓慢下移”)。

.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M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反应前量气管水面在0刻度处,反应后仰视读数

   b.样品未分解完全即停止实验

   c.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

(2)实际生产中的碱式碳酸铜可表示为Cu(OH)2·mCuCO3,某研究小组仍使用上述装置测定m的值,测得3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取3组数据的值得到CO2的体积为      mL,又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为1.964 g/L,据此计算m的值。(写出计算m的过程,最后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组别

样品质量

CO2体积

第1组

0.21 g

22.39 mL

第2组

0.21 g

22.41 mL

第3组

0.21 g

22.40 mL

 

查看答案

(10分)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无机化合物,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已知:温度过高过氧化钙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最终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方法2:由鸡蛋壳(含CaCO3高达90%)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1)方法1中搅拌的目的是      。请将搅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CaCl2 + H2O2 + 2NH3·H2O + 6      = CaO2·8H2O↓+ 2NH4Cl。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方法2中气体X是      ,实验室常用      溶液来吸收。煅烧后的反应时化合反应,也能生成CaO2·8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0 ~ 2,可将反应器放置在      中,获得CaO2产品中主要含有的固体杂质是      (填化学式);

   (3)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除煅烧外),温度过高除了防止氨水挥发外,还能     

   (4)“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则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CaO2·8H2O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填“方法1”或“方法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