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交给化学兴趣小组一包可能含有Na2SO4、NaNO2(亚硝酸钠)、NaCl(至少含有两种物质)的白色粉末,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参与探究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
(1)提出问题:该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查阅资料
化学式 | 酸碱性 | 与稀盐酸作用 | 毒性 |
NaNO2 | 碱性 | 放出棕红色气体 | 有 |
NaC1 | 中性 | 不反应 | 无 |
(3)提出猜想:
猜想Ⅰ:只含有NaCl、Na2SO4 猜想Ⅱ:只含有NaCl、NaNO2
猜想Ⅲ:只含有 猜想Ⅳ:含有NaCl、Na2SO4、NaNO2
(4)进行探究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步骤一 |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两支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向试管1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向试管2滴入过量的氧化钡溶液. | 试管1:溶液变红色 试管2:无明显现象 | 一定有 , 一定没有 . |
步骤二 | 另取适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溶解,滴加硝酸银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一定有 . |
(5)通过实验,猜想 成立.
(6)写出步骤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7)拓展:粗盐中常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粗盐提纯的基本操作步骤是溶解、 、蒸发.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和b的名称分别是 、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该装置的优点是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起 作用,若想用该反应原理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
A、B、C、D、E、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如图所示,A是固体物质,C是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推测C是 气体.
(2)B、F的化学式分别是 、 ,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
(3)F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能源将日趋枯竭,农村新建沼气池可以部分解决农村燃料问题,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近几年来,有些人在贺江非法挖沙,河床被破坏,河水浑浊,部分人还往江边倒垃圾,造成贺江水严重污染,结合你学过的知识,提出保护贺江水的两点建议:a 、b ;经有关部门大力整治后,贺江水质已经有所好转,要想知道贺江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 检验,生活中的硬水经过 后可以转化为软水.
(1)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比CO和CO2,它们的组成元素 ,但它们的化学性质 ,工业上CO可用来冶炼金属,是利用它的 性.
(2)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是由于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进入森林,注意防火,通常状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
;当森林发生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原理是 .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问题: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甲 乙(填“>”、“=”或“<”).
(2)若想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晶体,常采用 方法.
(3)t2℃时,将15克甲放入装有50克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A点状态中乙溶液属于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