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很大,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水果B.馒头C.牛奶D.花生油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变化是
A.水沸腾 B.瓷碗破碎 C.石蜡熔化 D.动植物呼吸
(6分)胆矾晶体部分失水后得到某硫酸铜晶体(CuSO4·xH2O),华雪同学为研究CuSO4·xH2O加热后所得物质的组成,做了以下实验:取10.7gCuSO4·xH2O晶体加热使其分解,绘制出固体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图。如图所示,到t1℃时该固体完全失去结晶水,化学方程式为:CuSO4·xH2O CuSO4+ xH2O↑
(1)计算该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中x的值。
(CuSO4·x 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0+18x)
(2)CuSO4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升温到t2℃,残留固体是黑色物质,则m= g。
(写出求m的过程)
(4分)人体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病。右图为某抗酸药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1)Al(OH)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经测定,每片该抗酸药实含氢氧化铝234mg。
计算一片该抗酸药可消耗7.3%的盐酸多少克(请写出计算过程)?
(12分)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①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②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③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④ (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 ⑤ (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⑥ (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 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 ⑦ (填“1”或“2” 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 ⑧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⑨ 。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⑩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⑪ 。
(6分)现有某黄铜(铜锌合金,假定其他成分均不与盐酸反应)样品,请从下图中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测定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要选择的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若产生的气体从左向右流,则接口的顺序
为 (填接口字母代号);
(3)细心观察发现:盛装溶液的试剂瓶与收集气体的集气瓶都有磨砂部分,所不同的是集气瓶的磨砂部分位于 。
a.瓶底内壁 b.瓶口边缘 c.瓶颈内壁 d.瓶底外壁
(4)仪器组装好后,在开始实验时,要先 。
(5)若实验样品的质量是9.9g,实验中测定氢气的体积是1.1L(氢气密度为0.09g/L),则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