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1)若打开止水夹K1,关闭K2,从长颈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过分析A中的现象可证明CO2具有的性质是 。B中盛放的试剂是 。
(2)若打开止水夹K2、K4,关闭K1、K3,从长颈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证明E中CO2已集满。关闭止水夹K2、K4,打开K3,从分液漏斗向E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该实验中,能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①仪器a的名称是 。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或E。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
甲、X、Y、Z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若甲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气体单质,则甲是 。
(2)若甲既可以作气体燃料,又可以用作还原剂冶炼金属铁。则甲的化学式是 ;用其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若甲可以由Y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得,且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Y与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变质,所以需密封保存
C.向滴有酚酞试液的甲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最终为无色,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
D.将少量Y加到甲的饱和溶液中,溶液变浑浊,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一定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改装前的“辽宁舰”锈迹斑斑,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 作用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为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1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 。
②通过实验2,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所示流程。
该回收流程中:固体A的成分是 ;含铁元素的物质(污水除外)有 (填字母序号)。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利用活性炭的 性。
(2)下图实验中,当试管1中气体的体积为6mL时,试管2中气 体体积约为 m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农业生产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 20%的NaCl溶液来选种。现将300g 25%的NaCl溶液稀释为10%的NaCl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g。
(4)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 g水的A、B试管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20℃ t℃(填“>”、“<”或“=”)。
20℃时,对A试管进行如下操作,最终A试管中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加少量水 b.加入少量甲物质
c.升温到40℃ d.蒸发部分溶剂,恢复到20℃
e.加入少量40℃甲的饱和溶液,恢复到20℃
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1)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成分之一,其俗称是 。
(2)次氯酸钠(NaClO)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3)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
图1 图2
图1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氯化钠是由 (选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由此看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 密切相关。
图2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生成两种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