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将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32.9g放入烧杯中,此时总质量为202.9g,加入326.9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待没有气泡逸出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521.0g。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O2的溶解忽略不计)。
(3分)汽车尾气系统中使用催化转化器,可降低CO、NO等有毒气体的排放,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当有2.8gCO被转化时,计算同时被转化的NO的质量。
(8分)NaOH能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然而,在化学课上老师向NaOH溶液通入CO2后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
①CaCl2溶液可与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在水溶液中CaCl2不与CO2、H2CO3等物质反应。
【实验一】证明反应物之一CO2消失了
(1)同学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充满CO2的广口瓶中滴入NaOH溶液。一会儿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并据此现象判断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2)老师提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你认为上述实验应做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二】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的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方案二: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1)写出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
(1)若乙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①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②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可能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2)若乙中盛有NaOH溶液,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同时打开止水夹,乙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一会儿后再关闭止水夹,发现甲中液体流入乙中,乙中有气泡产生最终得到无色溶液。
①写出乙中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乙中所得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
(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E
⑴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⑵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或E。
⑷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气。
(6分)依据表中的元素所组成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 氢 | 碳 | 氧 | 氯 | 钠 | 钙 |
元素符号 | H | C | O | Cl | Na | Ca |
(1)A、B组成元素相同,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A→B+C,则C物质是______。
(2)D、E、F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F俗称小苏打,已知在溶液中D与F反应生成E和B,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某红色溶液中滴加D溶液,溶液颜色经历红色→紫色→蓝色的变化过程,且无气体、无沉淀产生。则原红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D物质是______________。
(4)向X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物质Y,溶液变浑浊,在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变澄清、无气体产生。则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O2,二者发生反应生成CaCO3;
②X是Na2CO3、加入的物质Y是Ca(OH)2,二者发生反应生成CaCO3;
③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aO,CaO与水反应消耗溶剂使Ca(OH)2析出;
④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aO,CaO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不能再溶解;
⑤X是Ca(OH)2、加入的物质Y是CaO,CaO与水反应放热使Ca(OH)2溶解度减小而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