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供资料】①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②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1)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① 写出检验G中气体的方法 。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
③若观察到 ,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
猜想1:是氢氧化钠 猜想2:是碳酸氢钠 猜想3:是碳酸钠
你认为猜想 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排除错误猜想后,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反思与评价】
①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案存在不足,他的理由是 。
②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a,关闭b,装置I中加入黑色固体和无色液体,装置Ⅱ的热水中加入白磷,观察到Ⅱ中白磷燃烧。
①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
(2)装置I中加入大理石和过量稀盐酸,装置Ⅱ 中加入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打开a,关闭b,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一段时间后,关闭a,打开b。若装置Ⅱ 中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Ⅱ中一定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若装置Ⅱ中最终得到无色溶液且底部有不溶物,则II中无色溶液的溶质可能为 。
(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用的发生装置是 ,用装置D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选用的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分)下图表示初中常见几种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虚线两边的物质可以转化或相互反应,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请根据以下每个问题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回答。
(1)若A能依次转化为D,A为标准状态下密度最小的气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A的化学式为 ,C的化学式为 。
(2)若从A到D,相邻物质间可以互相反应,且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且溶于水会放热,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判断B和C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加入的试剂是 。
(3)若D能依次转化为A,D由三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2:2,则B的化学式为 ,D→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7分)金属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1)铜可以做导线,主要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 。
(2)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了防止铁质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该措施防锈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4)对A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下列所选试剂组不可行的是 。
①Fe、Ag、CuSO4溶液 ②Cu、Ag、FeSO4溶液 ③Cu、FeSO4溶液、AgNO3溶液
(5)化学小组在实验结束后,进行了如下废液处理:
①Ⅰ中的操作名称是 。
②写出Ⅱ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③滤液的组成可能是 。
(7分)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下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试管1产生的气体是 ,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将源水处理成自来水的过程中需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
(4)为了进行农业选种,现将200g3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
(5)自来水中通入少量氯气可以杀菌消毒,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检测氯气储存设备或者输气管是否有氯气泄漏。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物质 | A | B | C | D | |
化学式 | NH3 | Cl2 | N2 |
| |
微观示意图 |
D的化学式为 。
若17 g A参加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