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增多现象,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PM2.5) B.CO2 C.NO2 D.SO2
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铁丝 C.硫粉 D.红磷
下列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 B.酒精挥发 C.石蜡熔化 D.纸张燃烧
向202 g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烘干,得到干燥的固体物质16 g。试求:原加入的铁粉质量是多少?最后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某化学小组到钢铁厂做社会调查,将不同质量的生铁样品(假定其中只含铁和碳两种单质)分别放入5只烧杯中,各加入189.2 g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
| 烧杯① | 烧杯② | 烧杯③ | 烧杯④ | 烧杯⑤ |
加入生铁样品 的质量/g | 3.0 | 6.0 | 9.0 | 12.4 | 14.0 |
充分反应后 生成气体 的质量/g | 0.1 | M | 0.3 | 0.4 | 0.4 |
试计算:
(1)表中M的值为________。
(2)烧杯④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空格:
(1)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钉):
①甲同学认为:试管A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必须全面观察试管_________(填试管编号)发生的现象,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②试管D和E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_______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③为防止金属锈蚀,除了采用覆盖保护膜等措施以外,还可以制成合金。这是因为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其组成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____________的变化。
(2)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且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