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
|
有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3)测定气体中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目的是 ;
②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
③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
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一)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
药 品 |
实验现象 |
① |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
② |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
③ |
粉末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
对照实验①②,是在探究不同的酸因素对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影响;
对照实验①③,是在探究 对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影响;
小明选择第①组药品来制取二氧化碳,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不选择第②组药品的原因是 。
(二)选择装置: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小明选择气体发生和收集的装置为 请在A~E中选择),验满方法是 。
(3)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装置B虽然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请从图2中选取 (填序号)取代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起到随开随关的作用。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洁净的塑料瓶从长江中取回一定量的水样,然后进行如下研究分析:
(1)将浑浊的江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加入明矾粉末(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搅拌,溶解后静置一会儿;
(2)将静置后的江水采用下图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
(3)过滤后得到的水澄清透明,取其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烧杯中有大量浮渣,则说明河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
(4)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放在烧杯的中间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5)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化合物的是 ,纯净物的是 ,混合物的是 ,氧化物的是 (均填容器下的代号)。
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
(1)写出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
(2)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 (写名称)。
(4)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看到的现象 。
.下表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空格内最为恰当的是 。
(2)表中的金属元素有 种。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符号是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 (填离子符号)。
(3)原子序数为13和17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