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示的各物质(或元素)相对含量错误的是( )
用“”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符合“2H2O”所表示意义的是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 )
A.(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 D.均为物理变化
(1)已知碳-12 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 kg,,A原子的质量是5.146×10-26 kg,若A原子核内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求:(写出计算过程)
①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2)某市的“二期课改”中,初中化学引入“物质的量”的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是一种新的物理量,其单位是摩尔(mol),1摩尔物质大约含有6.02×1023个该物质的微粒。如1mol氢气含有6.02×1023个 H2分子,含有2×6.02×1023个氢原子。据此回答 :(①②两问用计算式表示)
①1mol水(化学符号是H2O)中含有 个氢 原子,含有 个氧原子。
②1mol氧分子(化学符号是O 2 )分子中含有 个电子。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①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
Ⅰ.将3.0g KClO3与1.0g MnO2均匀混合加热
Ⅱ.将x g KClO3与1.0g CuO均匀混合加热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Ⅱ中x的值应为________。
②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 |
Ⅰ |
50.0g |
1% |
0.1g |
9 mL |
Ⅱ |
50.0g |
2% |
0.1g |
16 mL |
Ⅲ |
50.0g |
4% |
0.1g |
31 mL |
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丙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