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对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原子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
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2)果糖(C6H12O6)大量存在于水果中,它是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3)A、B、C、D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 物质 | B | C | D | 
 | 
| 微观 | 
 | 
 | 
 | 
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A+3B 2C+3D.则A的化学式为     ,A、B、C、D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2C+3D.则A的化学式为     ,A、B、C、D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水在化学实验中其重要作用.
(1)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图甲中实验Ⅰ和实验Ⅱ的本质区别是 .由实验Ⅱ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乙:B中铁丝依然光亮,C中铁丝表面灰暗,D中铁丝依然光亮.B、C对比说明铁生锈主要与 有关;C、D对比说明铁生锈的快慢与 有关.
(2)如图丙1是a、b两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回答:
①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是 .
②如图丙2所示,试管1、2中分别盛有20℃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底部有等质量的a、b固体剩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冰块,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析出的固体不含水)
A.试管2底部的固体减少
B.a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a溶液中溶剂质量等于b溶液中溶剂质量
D.变化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厨房中的“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酱醋茶”包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下同).

(2)使用煤气时,常加入有特殊气味的物质——乙硫醇,若厨房中闻到浓烈的特殊气味,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是 .
A.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B.关闭气源阀门,防止气体泄漏
C.立即打开抽油烟机,将泄漏的气体排出
(3)膨化食品常采用充气包装,充入的气体可能是 ;大米、面粉中的主要营养素是 ;食醋( CH3COOH)有扩张血管、抗衰老和杀菌等作用,常用酒精与空气中的O2在酶的作用下反应而得到,同时生成另一种液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味精在pH为6~7时鲜味最强,其水溶液经120℃以上长时间加热,鲜味消失 .
A.化学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B.味精应避免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
C.味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D.菜炒熟后放味精比炒菜过程中加入更有利于健康.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 )

A.氧气的质量
B.固体物质的质量
C.高锰酸钾的质量
D.锰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在原实验基础上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 反应过程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质量变化(不含容器质量) | 34.3g | 32.7g | 
若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3g
B.最多得到氧气的质量为1.6g
C.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4g
D.反应后容器中水的质量为1.8g
如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3价
B.③中氩气(Ar)作反应物,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1:2
D.①中反应为:2FeTiO3+6C+7Cl2 2X+2TiCl4+6CO,则X为FeCl3
2X+2TiCl4+6CO,则X为FeCl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