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课本中“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这句话产生了兴趣,展开了探究性学习.
(1)【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
(2)【活动探究】该小组同学进行以下四组实验,发现均能反应,请写出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硝酸钡溶液与稀硫酸 ②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 ③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④硝酸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______.
(3)【理论分析】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的溶液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
①中有Ba
2++SO
42-→BaSO
4↓ ②中有H
++CO
32-→H
2O+CO
2↑
③中有H
++OH
-→H
2O ④中有______两种离子,所以才发生化学反应.
(4)【理论分析】经过分析,该小组同学得出以下结论:生成物中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是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主要条件.
(5)【形成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种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用“--”相连接的阴、阳离子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
现有Ca
2+、HCO
3-两种离子,请将它们填入下面合适的“

”内,使其形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网络.

(B)探究物质性质

二氧化碳是否可以溶于水,很难直接观察到现象,可以通过______的变化来间接感知.同样,研究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就是利用______的变化引起了U形管内水位的变化,使______(填a或b)处的水位升高的.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中A是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得到一种可再生能源,现已在汽油中加入一定量的A,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G是常见白色难溶盐,相对分子质量是100.

(1)物质A俗称______;物质E的化学式是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CO
2+3H
2O
查看答案
用如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回答:
(1)写出如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指出右图装置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
(3)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K
2MnO
4+MnO
2+O
2↑
查看答案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 H 氢 | | 2 He 氦 |
3 Li 锂 | 4 Be 铍 | | 5 B 硼 | 6 C 碳 | 7 N 氮 | 8 O 氧 | 9 F 氟 | 10 Ne 氖 |
11 Na 钠 | 12 Mg 镁 | 13 Al 铝 | 14 Si 硅 | 15 P 磷 | 16 S 硫 | 17 Cl 氯 | 18 Ar 氩 |
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中含有的非金属元素名称是______,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2)由原子序数为1和8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 (写化学式).
(3)元素周期表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至右逐渐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中打“√”,错误的打“×”.
(1)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______;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加少量水.______;
(3)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______;
(4)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______.
查看答案
(1)将植物油与酒精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
(2)澄清石灰水中溶质的化学名称为______.
(3)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50℃时,A的溶解度为______g.
②20℃时,溶解度:A______B(填“>”“<”或“=”).
③将4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到10℃,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