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铅笔在纸上写字 B.加热碳酸氢铵 C.矿石粉碎...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铅笔在纸上写字
B.加热碳酸氢铵
C.矿石粉碎
D.自行车胎爆裂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0年11月,第十六届亚运会在广州成功召开,其火炬“潮流”使用的燃料是丙烷(C
3H
8),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
3H
8+5O
2
3CO
2+4H
2O.请回答:燃烧88g丙烷理论上需要消耗多少克氧气.
查看答案
把4g硫粉分别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O2质量(g) | 3 | 4 | 6 |
SO2质量(g) | 6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硫的质量、氧气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比是
;
(2)在表中填写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
g.
(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
g.
查看答案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如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图所示:

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组的同学来完成,D实验由丁组同学对镁条燃烧前后分别进行称量,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整个过程中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______;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指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D镁条燃烧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一场瓢泼大雨浇灭了体育场的主火炬;2004年雅典奥运会,一场大风吹熄了奥组委官员点燃的接力火炬.
材料二:2000年悉尼奥运会,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如图1)
材料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珠峰火种灯”借助一种特殊的固体炭柱燃料缓慢燃烧,“珠峰火炬”则应用了航天燃烧技术,实现了火炬在世界“第三级”珠穆朗玛峰的传递(如图2).
(1)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是:(A)可燃物;(B)氧气;(C)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请分析“材料一”中两次火炬熄灭各是由于破坏了什么燃烧条件造成的(填序号).
①1976年______;②2004年______.
(2)分析火炬在水中燃烧的情况,回答:
①水中火炬能保持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原因是______;
②火炬中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MgO
查看答案
学习化学后,我们可以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问题.
(1)家用燃气热水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主要有毒气体是______.
(2)今年我市加大对九龙江水质的整治力度,请你说出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之一______.
(3)形成酸雨的原因是空气受SO
2和氮氧化合物的污染,酸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危害有______.
(4)某校九年级学生到郊外野炊,负责烧饭的同学引燃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燃烧不旺,并产生了很多浓烟,原因是______;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水把火熄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