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对“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

对“高低不同的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3)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4)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呼救; ⑥跳楼.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
manfen5.com 满分网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2)根据气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密度越小; (3)根据常温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4)根据信息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内壁变黑结合题目的条件分析. 【解析】 (1)两支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是因为氧气被消耗尽了,因而不具备蜡烛的条件; (2)蜡烛燃烧产时产生的热的CO2密度变小聚集在茶杯的上部,而CO2不能支持燃烧,故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 (3)常温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沉积在茶杯的下部,而CO2不能支持燃烧,故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 (4)根据信息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内壁变黑可知二氧化碳会聚集在上方,且燃烧不充分会有固态颗粒进入呼吸道,故应该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封闭房门,可以防止空气对流而增大火势或火势蔓延;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呼救,等待救援; ⑥跳楼不可取,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为是高层楼房下层起火所以①沿楼梯迅速下楼是错误的,故正确的有:②③④⑤,选择B; 故答案为;(1)茶杯内的氧气消耗完了;         (2)蜡烛燃烧产时产生的热的CO2密度变小聚集在茶杯的上部,CO2不能支持燃烧;     (3)蜡烛燃烧产生的CO2密度大沉积在茶杯的下部,CO2不能支持燃烧; (4)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manfen5.com 满分网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查看答案
小文在学习“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用两种不同方法熄灭蜡烛火焰.
(1)实验1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2)实验2依据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3)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2010年3月,洛阳伊川县一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人员伤亡惨重.
(1)请从燃烧的条件着手分析这次爆炸发生的原因.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简要的说说如何预防矿井内瓦斯爆炸.(答出2条即可)
查看答案
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相同.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C3H8)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2)燃气灶由灶体、进燃气管、进空气管、电子开关等部件组成.使用液化石油气的用户如果使用天然气,必须对燃气灶进行改造.如果进燃气管的直径不变,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相比,进空气管的直径应(填“增大”或“减小”)    查看答案
(1)酸雨是指pH    5.6(填“>”、“<”或“=”)的降水,煤的燃烧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原因是   
(2)请你写出一条酸雨的危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