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下列A、B、C、D、E五种实验装置:

根据题意,将装置的序号填入下列空格中.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用装置______,收集氧气最好用装置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用装置______.
(3)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应用装置______,收集氨气最好用装置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核电荷数为11的元素名称是
,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或“失”)电子;核电荷数为9的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与该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另一元素是
.
(2)对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许多规律,如第一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请再总结出其它规律,并写出其中两条:
①
;
②
.
查看答案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人们在公园里通常能闻到宜人的花香,这是因为
;为了便于运输和使用,通常把石油气加压变成液化石油气贮存在钢瓶里,这一事实说明了
.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
100 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

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
法(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
.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空气中的气体含量如图所示)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
.
查看答案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
、
,其中不显电性的是
.
例如: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和
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查看答案
有四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区别它们,将然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个集气瓶中,使木条燃烧状况不变的是
,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
,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
和
.要想区别这两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
,有
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