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或总结 |
结论 | 总结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没有明显现象 | ______ |
实验三 | ______ | ______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①
;②
.
上述装置改进后,请继续回答下列问题.
(3)小雨在实验室中用氯酸钾和另一种固体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
(填字母)进行组装,此反应表达式
.小晴在实验室中选用C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在他们的实验中都用到了一种相同的固体药品是
,在两个反应中它起
作用.请你写出小晴制取氧气的表达式
.
(4)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氧气,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
(5)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口
通入,验证此装置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为
.
查看答案
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实验误差 D.防止火灾
(1)加热试管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_____.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_____.
(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______.
(4)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______.
查看答案
小雨同学在一次实验中误把高锰酸钾当成了二氧化锰加入氯酸钾中,加热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明显加快.于是她惊奇地告诉同学小晴:高锰酸钾也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小晴同学经过思考后,认为小雨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科学.
(1)小晴的理由是
.
(2)如何证明高锰酸钾不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
(3)高锰酸钾能加快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
下表是二氧化锰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实验数据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  |  |  |  |  |  |  |  |  |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 124 | 79 | 50 | 54 | 75 | 93 | 106 | 153 | 240 |
(1)据上表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
时,反应速率最快;
(2)二氧化锰的用量过少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原因是
;
(3)二氧化锰用量过多冲淡了氯酸钾粉末,相当于减少反应物的
,所以反应速率受到影响;
(4)通过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填“是”或“不是”)
越多越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9月,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化学式C
3N
6H
6[C
3N
3(NH
2)
3],无味,密度1.573 g/cm
3(16℃).常压熔点354℃(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氰化物通常具有毒性.
(1)请总结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写两点):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写两点):______,______;
(2)三聚氰胺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品都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试解释相关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