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 B...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要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先要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准确判断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依据.还要清楚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析】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根据以上定义可知, A、司马光砸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火烧赤壁,属于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杵磨成针,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同样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CO2+2Mgmanfen5.com 满分网2MgO+C请计算:24g镁条在二氧化碳中完全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
查看答案
媒体近日报道:市面上部分方便面遭到塑化剂污染,长期接触塑化剂可引起血液系统、生殖系统损害,其中,塑化剂(DMP)分子式为C10H10O4.求:
(1)DM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DMP分子中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DMP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01)______
查看答案
实验室制取气体常常用到下列装置,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manfen5.com 满分网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若该实验选择装置A来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H2O+O2查看答案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辐射泄漏.
(1)福岛核电站机组反应堆芯发生核反应放出的氢气,接触外界的氧气发生剧烈反应,导致连续爆炸.请写出氢气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2)我国政府向日本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援助的物质包括:一次性防护服,活性炭防护口罩,骨科内外固定材料,饮用水等等.其中防护口罩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3)由于堆芯熔毁,造成用来冷却反应堆的海水遭到反应堆内发生核裂变产生的放射性碘-131和铯-137的污染.由于运输困难和水资源遭到污染造成数百万人饮水困难.
①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②“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单质,能赋予生命
B.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
C.水资源紧缺既有缺水又有水受到污染的原因,所以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止水污染
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氧气
(4)这次因冷却故障导致核反应堆发生爆炸,为中国核电站的快速扩张和核安全敲响了警钟,应该思考如何和平、安全利用原子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核能的利用证实原子的可分性
B.核能的危害性太大,不应再推广使用
C.开发核能可节约化石能源. 查看答案
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manfen5.com 满分网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判断的根据是   
(2)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判断的根据是   
(3)D中X=    ;从E图中你获得的信息有    .(答一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