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老师按图I装置进行分子运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II所示.

(1)图I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2)同学们按图II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步骤2】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回答问题:
①实验中,E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②除了证明分子运动,由此实验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③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填写表中窄格.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和总结 |
结论 | 总结 |
实验一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产生少量的气泡,木条不复燃 |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①______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
实验二 |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没有明显的现象 | ②______ |
实验三 | ③______ | ④______ |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2)指出“实验一”和“实验二”所起到的作用______.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结沦,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达成了实验目的.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目的是:______;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写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均盛满空气.燃烧匙中分别盛有红磷和木炭.
(1)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分别点燃红磷和木炭.充分燃烧后待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写出甲、乙巾观察到的现象.
(2)由甲瓶产生的现象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______.
(3)若图中烧杯内的水是足量的.甲瓶现象不明显.分析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知识.
(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
(2)分别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或电解水,都能生成氧气.
(3)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
查看答案
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真空充气包装的形如小枕头“蛋黄派”发生了兴趣,如下图所示.他们查阅资料获知:这种真空充气包装技术,即将食品装入包装袋,抽出包装袋内空气,再充入某种气体,然后封口.它能使食品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防止食品受压而破碎变形.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简要写出操作步骤(方法、现象和结论):
(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硫在空气中燃烧:
;
;
(2)碳酸钙高温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
;
(3)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
;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