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国家“西气东输”工程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广大居民用上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作燃料.已...
国家“西气东输”工程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广大居民用上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作燃料.已知1kg甲烷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约为5.57×107J.试填空.
(1)参加上述反应的氧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V(O2):V(CO2)= ;
(2)若1kg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 5.57×107J(选填“>”、“<”或“=”);
(3)16kg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至少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kg.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范婷同学在观察课本实验“燃烧的条件”(图甲)时,对产生的大量白烟产生了疑问,于是她上网查阅.得知:该白烟(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在空气中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种剧毒物质偏磷酸(HPO
3).由此,范婷与其他同学一道对课本实验作出如下一些改进(图乙):

(1)用图乙装置做实验,可观察到试管______(选填“a”或“b”)所对应的气球有______等现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P
2O
5
查看答案

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
.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查看答案
利用能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下列物质:天然气、氢气、乙醇、汽油、柴油,其中属于最清洁的燃料是
.
(2)为减少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我国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使用C
2H
8N
2(偏二甲肼)和N
2O
4为推进剂,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CO
2、N
2和H
2O.请完成该化学方程式:
C
2H
8N
2+
N
2O
4═
CO
2+
N
2+
H
2O
(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SO
2等污染物.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大大降低废气中SO
2的含量.假设某火电厂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从燃煤燃烧后的废渣中得到CaSO
3和 CaSO
4的混合物50t,若该混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6%,则该混合物中含硫元素的质量为
t,相当于少排放
t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
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3)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
(4)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
2,SO
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与水反应得到H
2SO
4,则X的化学式为
.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汽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
.
查看答案
近日,有媒体报道面条可燃,一些市民据此担心面条中加入了不安全的添加剂.
(1)仅从面条可燃就判断加入了添加剂是不科学的,因为面粉含有的主要营养素淀粉本身是可以燃烧的,淀粉的化学式为(C
6H
10O
5)
n,完全燃烧的产物是
;燃烧过程中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另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素是
.
(2)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2010年2月我国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
.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
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
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