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酿酒是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过程,物质发生了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 A、碾米的过程,米还是米,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淘米是将米和混有的杂质分离,物质都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洗菜是将菜清洗干净,将物质进行简单分离,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酿酒过程发生了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烧杯中盛有9.3g NaH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57.1g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NaHCO3+HCl═NaCl+CO2↑+H2O)
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①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 g.
②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
③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没汁的实验装置(如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
(1)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II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填序号).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②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小颖认为在不改变I、II装置的仪器及位置的前提下,该装置可用于双氧水制取氧气,她的做法是______;实验室还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K2MnO4+MnO2+O2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能源“非石油化”是战略目标,发展以CH4、CO2等为原料的“C1化学”成为当今化工生产的必然趋势.通常天然气中含有H2S等有毒气体,下图为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manfen5.com 满分网
(1)甲烷----氧气燃料电池是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CH4在空气中燃烧时,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______
(2 )CH4可合成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研究CH4和CO2反应生成CO和H2,重大意义在于______;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发现CH4可直接分解获得C6H6和H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①中CH4与H2O(气)反应生成CO2、H2,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中一般加入K2CO3溶液吸收CO2,此反应表示为K2CO3+CO2+H2O=2______,N2与 H2按照分子数1:______反应生成NH3
(4)使用Fe2O3•H2O除去H2S,生成物中含硫元素的物质有______种.流程中参与循环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甲、乙两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各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两个容器中的碳粉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两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1)小红同学对甲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
①只有CO        ②只有CO2     ③只有O2  ④CO和O2的混合气体
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明显不合理的有______(填序号).
(2)小明同学认为甲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准备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manfen5.com 满分网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装置B中浓硫酸可以用作干燥剂,用于吸水.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装置C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
2Fe+3CO2 查看答案
化石燃料是当今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但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一直困扰着人们.2010年4月20日离美国沿海不远处的一个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发生严重的石油(石油主要含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泄漏事故.
(1) 美国救灾部门决定在海面上点燃部分泄漏石油,以减少石油对海洋的污染,但不可避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请写出此过程产生的对大气污染的一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2) 美国救灾部门还动用飞机向海面上漂浮的石油喷洒化油剂,以减轻石油对海洋的污染.要查阅资料可知:化泔油剂的主要成分类似于家用的洗洁精.化油剂主要起______作用.
(3) 你还有哪些建议,也可以减轻浮于海面上的石油对环境的污染,请谈谈你的建议: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