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酒精挥发 C.干冰升华 D.矿...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酒精挥发
C.干冰升华
D.矿石粉碎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颜色改变
B.有气体放出
C.发光发热
D.有新物质产生
查看答案
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这位科学家是( )
A.汤姆生
B.门捷列夫
C.阿伏加德罗
D.道尔顿
查看答案
第一单元开头图上有一只猫在一薄板上,而薄板下面正在用火加热,薄板上的猫无任何反应. 这块薄板必须具有的性质是( )
A.透气
B.导电
C.隔热
D.导热
查看答案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用NaOH溶液吸收SO
2,反应的方程式如下:2NaOH+SO
2═Na
2SO
4+H
2O.用NaOH溶液吸收100L已除去CO
2的空气样品,溶液质量增加了0.64g.已知此时空气的密度为1.3g/L,求:
(1)被吸收的SO
2的质量.
(2)发生反应的NaOH的质量.
(3)空气中SO
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查看答案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玻义尔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能够加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密封玻璃瓶中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
(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都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于
缘故.
(3)实验验证:
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 简答 |
①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钠,塞紧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 | 称量后需_____________. |
②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微热,观察到金属钠着火燃烧,冷却后,再称量. | 称量时,观察到_____________. |
③将锥形瓶塞取出一会儿后,盖上瓶塞,再称量. | 称量时,观察到_____________. |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5)依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