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某校“酸雨”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的雨水的水样,用pH探头(测pH的仪器)每隔...

某校“酸雨”测量小组的同学,取刚降落的雨水的水样,用pH探头(测pH的仪器)每隔几次测一次pH,其数据见下表:
测定时间3:103:153:203:253:303:353:40
pH4.954.944.934.884.864.854.84
(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正常雨水”的pH______7(填“<”“>”或“=”),引起这种pH的原因是______
(2)根据以上数据,判断所降雨水是否为“酸雨”?______
(3)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和一个电镀厂,这些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试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减少这一地区的“酸雨”?(答出2条)
____________
(4)某同学自制成一种黄色的花汁,加入到不同试剂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试剂稀盐酸食盐水蒸馏水草木灰水石灰水
颜色绿绿
小强依据表中信息进行如下实验:
a.用该花汁去检验附近小化工厂排放废水的酸碱性,显红色,则此废水显______性.
b.用该花汁测知家中花盆土壤显酸性,打算加入上表中的______来改良.
(1)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2)雨水的pH小于5.6时属于酸雨; (3)二氧化硫溶于水能生成显酸性的物质亚硫酸或硫酸;使用清洁能源或对废气进行处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 (4)可以根据黄色的花汁与酸性、中性、碱性溶液相互作用变色的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 (1)因为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所以“正常雨水”显酸性,pH小于7.(2)雨水的pH小于5.6时属于酸雨,由表中数据可知,所降雨水是“酸雨”. (3)造成这一地区“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的物质,从而形成酸雨.使用清洁能源或对废气进行处理可以防止环境污染. (4)a、由图中可知,黄色的花汁遇酸性溶液变红.故该废水显酸性; b、土壤显酸性,要加入碱性溶液来中和,由表格可知草木灰水、石灰水显碱性. 故答案为:(1)<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2)是. (3)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显酸性的物质,从而形成酸雨.改用清洁燃料,产生的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4)a、酸  b、草木灰水或石灰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manfen5.com 满分网
(1)写出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用D所示的气体收集方法称为______
(2)写出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发生装置是______(填编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KCl+3O2查看答案
下表是某同学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报告,请你在空白处填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
(1)将锌片、铜片分别投入到盛有稀H2SO4的试管中.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将铜片投入到盛有AgNO3溶液的试管中.在铜片的表面覆盖了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呈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结论|:Zn、Cu、Ag三种金属由强到弱的活动顺序为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固体化合物,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C______
D______,E______
F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Fe+3CO2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manfen5.com 满分网
(1)从表中查出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填元素符号);
(3)科学家宣布,现已人工合成了第120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______
(4)与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名称).
查看答案
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4~8的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为测定某农田土壤的酸碱度,取来适量土样,请完成其pH的测定:
(1)把适量土样放入烧杯,并   
(2)蘸取少许土壤浸出液滴在    上.
(3)将其与    对照,即可测得土壤的酸碱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