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H2O2),都是...

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
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manfen5.com 满分网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A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______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______
(1)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H2O+O2
对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考查,同时考查了氧气的检验方法.水的分解需要在通电的条件进行,常温下,水不能分解出氧气,即使是加二氧化锰也不能使水在常温下分解. 【解析】 实验在常温下进行,常温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可以迅速分解出氧气,而水不能发生分解.故加入二氧化锰后,有气泡产生的液体为过氧化氢溶液,无现象的为水.故答:H2O;H2O2; (1)过氧化氢分解时,加入的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作用反应的条件写在等号上方,故答:2H2O22H2O+O2↑; (2)实验室检验氧气使用带火星的条件,能使之复燃气体则为氧气.故答:用带火星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______,并汇集到试管上端.正极产生的气体能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______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
(3)水通电后发生______变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在农村人们常常饮用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
(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______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_____
(3)A步骤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4)该农户得到的净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原因是______
(5)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要求写出两个方面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    (填操作名称)而实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酸碱度和硬度两项.
测定液体酸碱度用    .日常生活中区分硬水与软水用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    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    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查看答案
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    ,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生活中常采用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
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而根据纯净物中组成元素的多少又可以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现有以下物质:(1)氢气(H2);(2)牛奶;(3)澄清的石灰水;(4)氧化铝(Al2O3);(5)水(H2O);(6)四氧化三铁(Fe3O4);(7)白磷(P);(8)高锰酸钾(KMnO4);(9)二氧化硫(SO2);(10)氯化钠(NaCl);(11)过氧化氢(H2O2).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