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请用燃烧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蜂窝煤”要比“煤球”燃烧容易. ; (2)在...

请用燃烧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蜂窝煤”要比“煤球”燃烧容易.
   
(2)在蜡烛的火焰上放一只平底碟子,碟子上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3)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如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铁丝,立即插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却能燃烧.   
(4)燃着的火柴正立时容易熄灭,而倒立时却能燃烧更旺.
   
做好此题首先要了解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并且要充分;其次要知道氧气浓度高的地方燃烧剧烈;最后要知道物质的燃烧一定要达到着火点. 【解析】 (1))“蜂窝煤”要比“煤球”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大,也就是氧气多燃烧充分. 故答案为:蜂窝煤”比“煤球”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要大 (2)在蜡烛的火焰上放一只平底碟子,就使得空气的流通变慢,也就是说燃烧的条件中的氧气不足,使得蜡烛不能完全燃烧,形成黑色物质 .故答案为:当把平底碟子放于蜡烛的火焰的上方时,阻碍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形成碳的不完全燃烧 (3)象铁丝这样的金属在空气中一般不能燃烧,但在氧气特别充足的地方,能发生剧烈的燃烧.也就是说氧气可以助燃. 故答案为:铁丝等一些物质燃烧时需要较高浓度的氧气 (4)可燃物的燃烧不但要与氧气充分接触,还要达到着火点.燃着的火柴正立时,由于火焰温度过低不能使未燃的火柴梗达到着火点,故不能继续燃烧.当倒立使,火焰可以为火柴梗预热,使其达到着火点燃烧. 故答案为:当让燃着的火柴正立时,火焰所释放的热量向上,下面的火柴梗没有得到预热,从而未达到燃烧的着火点;当将燃着的火柴倒立时,火焰所释放的热量恰好为上面的火柴梗预热,从而达到着火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时,用酒精灯帽盖灭火焰
B.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通常的一般性火灾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
D.由活泼金属组成的精密仪器失火时,可用水来灭火
查看答案
下列对环境的影响与化石燃料燃烧没有关系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热污染
C.大气污染
D.赤潮现象
查看答案
吸烟有害健康,原因之一是烟气中含有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的有毒气体,该气体是( )
A.N2
B.H2
C.CO
D.CO2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查看答案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供给人体所需能量,这是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若R代表葡萄糖,所发生的氧化反应为R+6O2═6CO2+6H2O,则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
A.C6H12
B.C6H12O6
C.C6H10O5
D.C5H6O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