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

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manfen5.com 满分网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欲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如果在实验室中用A装置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管口字母)a→    .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   
(4)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你觉得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5)装置A和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同种气体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具有哪些优点?(只答出一条即可)   
反应装置的选择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来看,收集装置的选择要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大小考虑.制取干燥氧气,要注意除水、收集方法. 【解析】 (1)熟记常见仪器的名称; (2)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为固体制取氧气,需要加热,选择B装置; (3)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要先除去水用浓硫酸,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要比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纯;不需要加热并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还可以用来制去二氧化碳; (4)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反应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有关:反应物为固体与固体需要加热,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 (5)装置A和C相比较,多了一个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就是用来加入液体的,所以优点是添加液体比较方便. 故答案为:(1)①锥形瓶;②酒精灯;(2)B,2KClO32KCl+3O2↑;(3)gfi,CO2;(4)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5)添加液体比较方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镇有座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H2SO4的酸性废水.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1)分析该镇下酸雨的原因:   
(2)举一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3)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其中不妥的是   
A.将硫酸厂搬离该镇                       B.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
C.将硫酸厂排出的废气中的SO2处理后排放    D.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
(4)可用熟石灰来处理硫酸厂排出的酸性废水,处理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   
(5)浓硫酸弄到手上后应立即用抹布擦去,再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碳酸氢钠.若是稀硫酸弄到手上,    (填“需要”或“不需要”)这样做,理由是    查看答案
原子序数11-17元素的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结合下图回答manfen5.com 满分网
(1)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质子数为    最外层有    电子;
(2)结合上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内容:
①原子序数为13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   
②分子中含有两个原子物质的化学式   
③原子序数为12、17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3)从11-17,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其原子结构(或元素的性质)呈现出的变化规律是:    .(任写一条) 查看答案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两个烧杯中各盛有20℃时上述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请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manfen5.com 满分网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2)40℃时,甲物质与乙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等”或“不相等”).
(3)8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甲物质    g,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当温度由20℃升高到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
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   
(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    ,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   
(4)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
实验课上,小明同学把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溶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锌和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